李墨曜的手指不停的点着鼠标,庞大繁复的图纸让他惊叹于盾构机这种大国重器的可怕,这可真不是一般国家能搞出来的东西,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不要说制造,就是用起来都很麻烦,无怪乎我国为此困扰了三十几年,当年的条件下硬是靠着自力更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硬生生的闯出一条路。
惊叹之余,他还感到自豪。
记得前一段时间参加一个智慧产业论坛时听到过这样的观点,以2030年为基点,下一个10年是面向智能经济时代,构建新基建大底座的10年。现在看来这个10年这个数字过于保守了,奠基高质量发展底盘根本不用了10年。
难得的在公司认真工作未免不是一种幸福,本来只是短期回沪,没想到被各种各样的事一直耽误到现在,奇怪的是沈州那边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麻烦,这恐怕不单单是贾铭章的体谅,那个小丁的工作能力也值得肯定,回去后找他谈谈,考虑一下升职加薪。
公司要做大,首先就要扩充规模,人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利益于云服务,工先锋不必像早期互联网企业一样通过不断堆算力来扩大规模,但眼下是时候让SMW以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出现在使用者面前了。
“对!马上做!”
岳扬在外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急迫,听到了员工和他争执,而岳扬毫不客气地回怼道:“现在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客户手中只需要逛一趟菜市场的时间,你们跟我说太快?我还嫌太慢呢。”
岳扬果然比自己更适合管理员工,只要他发脾气,员工大气儿也不敢出,不像自己,有的时候还要被员工回怼几句。
不过,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好了。
“你刚才在喊什么呢?”李墨曜悄悄走到岳扬的办公室问。
岳扬仍然在埋头工作,头也不抬地说:“SMW的APP做的一塌糊涂,别说是客户了,就是我都得研究半天,他们还跟我说什么刚刚实验成功,推出市场的时机还不成熟,我……”
岳扬忍着没骂出脏字。
“那个APP啊,实在不行就别让他们费劲了。”
“哦?”岳扬终于抬头正眼看老搭档了,那表情好像在问你是不是疯了?
“柯总给我发信息了,我想试试能不能运用ASS的大模型。”
岳扬的脑子好像一下子被点开了,他灵机一动差点儿跳起来:“ASS那边有希望啦?”
李墨曜点点头:“应该差不多了,只不过具体问题还没谈。”
“我也去。”
“最好不要,我们公司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最近手头的活儿实在太多,你还是盯着点儿吧。”
岳扬有些怏怏,接下来,李墨曜彻底把他打到谷底:“别忘了牛排啊。”
“你……”
岳扬脸黑。
太平洋彼岸丢下了一颗原子弹,AI大模型却在另一头遍地开花,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不下一百余个大模型已在各个领域引领风骚。工业领域中的表现尤为抢眼。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的作用已经很明显了。虽说李墨曜在昨天敲定方案时否定了人工智能的主导地位,但不能否定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工业软件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绝对能够带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