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墨曜第二次走进ASS公司,上一次他是带着希望而来,乘着败兴而归,这一次他有了底气。
“哟,李总来得早呀。”
柯静曼一袭素衣,不像在晚宴时那样打扮得很正式,她很随兴地穿着软底鞋迎上来,并且亲手给李墨曜沏了一壶茶。
“李总稍等,江伦还在实验室里没出来。”
“这样啊。”
李墨曜知道江伦是个技术狂,他甚至怀疑这个江总从来没把公司放在心上,只不过不知道他的妙妙搞成什么样子了。
柯静曼以标准的招呼客人姿态寒暄道:“近来工先锋的名头很响啊。”
李墨曜尴尬的笑了笑说:“柯总说笑了,只是干活儿罢了。”
柯静曼吃吃一笑:“说笑的是李总吧,李总是青年俊才,上一次我就看出来了,可惜我们家那位是个死脑筋,就那么生硬的拒绝了,这一次还是我亲自公关这才把他拿下。”
李墨曜笑容僵硬地吹捧道:“柯总威武。”
不知怎么着,柯静曼话锋一转,话题居然落在自家企业的难处上,仿佛自曝家丑一般说道:“说实话,近年来别年人工智能吹得很,事实上企业距离赚取利润还有一大截差距,全国都在搞大模型,这种重复竞争和资源浪费让我们这些从业者很困扰,如此一来我们大家都赚不到钱,没办法我才想办法扩大经营,不然江伦那家伙别说搞研究了,就是想安静的工作都难得很。”
“柯总是怎么扩大经营的?”
“我们拉了一笔款子,准备造汽车。”
李墨曜的嘴巴一下子变成了“O”型,久久不能合拢,ASS要造汽车?这比他们说要造机器人还令人惊讶。ASS是纯人工智能企业,他们依赖人工智能起家,从来没听说过有制造业的基础,甚至连制造业的参与项目都很少,突然说要造车,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新能源不是挺火的嘛,而且无人车肯定是未来的主流,我们如果不依赖技术优势抢上这个赛道,将来定下规则后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
柯静曼不像是无的放矢,似乎这个项目也是筹备了很久。
“可你们打算怎么造啊?”
“这一点还在筹备中,但我敢肯定,ASS造的新能源智能车品质上一定远超同类企业。”
李墨曜不敢打击对方的积极性,他是做工业软件的,对工业生产再熟悉不过了,一家车企的成长关键因素很多,抛开资金实力不谈,传统车企的底蕴也不是新兴力量随随便便就能超越的,那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研发能力做保障。
假使万事俱备,ASS如此匆匆上马能行吗?这不仅仅关乎生产,也不单纯是质量问题,完善的产品线与品牌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诚然,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无人车市场还有空间,但内部竞争的加剧化和外部关税与政策壁垒都在限制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李墨曜严重怀疑这是柯静曼一时间的心血来潮,他本能的想劝告一些注意事项,门外走进来一个人,他目光呆滞神情恍惚,仿佛完全不在意有客人在。
看着这个一脑门子心事的中年人一屁股坐在老板椅上,李墨曜这才连忙起身。
“江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