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天荒地老?
这词儿听着怎么这么怪呢?
第二日,李墨曜琢磨着邹纹话里的意思,怎么也想不明白怪异在何处。
不过,慢走是来不及了,他得快点儿,要不然赶不上飞机了。
沈州那边已经等他很久了,贾铭章几乎是一天几条消息的催促,新厂工开,虚拟工厂还没有落实,未来工业的标配啊。
丁义珍同学也经常在群叫苦,说自己一个人顶不住啊。
的确,那不是几个人能顶住的,构建虚拟工厂需要工先锋全体技术人员一起上,这次去沈州就是要和众诚的技术部门共商细节,把设计好的模型在计算机里模拟出来,这是一项大工程,目前仅凭工先锋的规模吃下这个项目还有些吃力,虽然扩大规模在即,但目前仍然需要拉过来更多助力。
“工业元宇宙”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却不那么美妙了。现在李墨曜能够集合在一起的资源包括LIAIR的智能云上平台、深蓝的机器人硬件,再加上升级后SMW,通过工业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属于众诚专属机械制造的“虚拟工厂”,但这其中有很多工作要做,“数绿融合”是未来工厂必须达标的准则,这就要考验众诚的整体实力了。
众诚在贾铭章的带领下一直稳步发展,挺过了下岗潮,挺好了数次金融危机,直到迎来了“振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当年雄心壮志的大学生如今也跨过了45周岁,眼看奔五的人了,还得在“智转数改”的高科技前沿奔波,也真难为他了。
李墨曜虽然有点儿同情老贾,但他现在更想先同情自己。
“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当老板的还真是辛苦啊。”
他当然知道自己要是这么说出去肯定会遭到全网口水的喷吐,可他现在这状态真不像个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啊。飞机上半梦半醒的他很渴望休息,他盘算着哪阶段的工作能不忙一点儿,可他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永远也忙不完了。
掰着手指头算下来,单就众诚厂的项目就够他忙上两个月的,何况这里还有他一直心心念的高融合社区。
临港那边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很想跃跃欲试率先搞起来,李墨曜很清楚,凭临港的力量说不定还真能建起中国第一座高融合社区,而且凭借沪上的经济实力和规模,沈州这边的就不那么抢眼了。解决完虚拟工厂的基础技术问题后他还要和蓝景那边磋商,毕竟这两个项目都和众诚有关,后续事宜还有很多难度,最重要的是这不是单靠企业的力量能办到的。
一想到要和政府打交道,李墨曜就不禁有些头疼,这可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不过贾铭章应该很擅长此道,到时候和他商量一下,优势互补嘛。
盘算了一路,总算心下稍稍安定了些,当飞机缓缓地滑向地面时,可爱的沈州机场又一次尽收眼底了。
拎着行李走出到达出口,贾铭章派的车已经在停车场等候了,这一次李墨曜没有回家,而是和贾总商量好了,在公司宿舍给他留一间房,他准备彻夜长干了。
贾铭章真的很忙,不然凭他的性格,只要李墨曜到了肯定会第一时间出来见面的,然而负责接待的却是他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