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的发展,实则都在雍正和甄嬛的精心策划与掌控之中......
数日过去,敦亲王福晋竟然亲自登门拜访甄嬛,恳请她帮忙向雍正求情,撤回之前所下的旨意。
甄嬛表面上答应会尽力相助,但随即话锋一转,劝说起福晋应该顺从圣意。
她无奈地表示,即使身为母亲,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让孩子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甄嬛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费尽心思去迎合雍正的心意。
她甚至提出要利用孩子作为筹码来威胁敦亲王。
明明知晓这只是男人之间的权力争斗,却不惜借助女性的痛苦来解决问题,其手段之阴险狠毒实在令人咋舌。
此后不久,敦亲王请求为已逝的生母温僖贵妃加封贵太妃的尊号,而与此同时,年羹尧也在上表时提及了同一事项。
雍正立刻洞悉到两人之间存在勾结,顿时怒火中烧。
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施压方式,然而,雍正深知此刻并非铲除他们的绝佳时机。
在此期间,雍正始终派遣果郡王全力搜集年羹尧犯罪的确凿证据。
终于有一天,果郡王成功拦截下了敦亲王寄给年羹尧的密信。
雍正知晓敦亲王和年羹尧企图谋反,他看向窗外的景色,终于到了算总账的日子了。
第二日,从西北请安的折子来到了御前。
雍正在看到折子上四个字写错的时候,勃然大怒,除了将表书原样退回以外,更是将其近臣革职处理。
当然,前朝之事虽然隔着重重宫墙,但也总能传入后宫之中。
皇后作为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却并未显得慌乱,反而心情大好地前往那株盛开的牡丹花前观赏。
那芬芳迷人的牡丹似乎给了她无尽的喜悦和安慰,让她不禁露出了笑容。
与此同时,华贵妃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只见她的贴身太监周宁海匆匆忙忙地跑来,向她禀报说年羹尧给皇上上了一封奏折。
华贵妃听闻此事,心中甚感欣慰,毕竟年羹尧一直以来都是她在宫中最大的依靠。
然而,当周宁海接着说出年羹尧竟然将“朝乾夕惕”这四个字写成了“夕阳朝乾”时,华贵妃瞬间吓得脸色苍白,花容失色。
她深知这一字之差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紧接着,又听到周宁海说皇上看了折子后异常愤怒,甚至连朱批都没有便直接发了回去,华贵妃整个人都懵了。
她焦急万分,连忙催促周宁海赶紧再去打探更多的消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羹尧的事情愈演愈烈,朝中的官员们纷纷上奏,恳请雍正皇帝严厉惩处年羹尧。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压力,雍正最终下定决心,在前朝颁下旨意,革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位,并将其贬为杭州将军。
而年羹尧原先的职务,则由岳钟琪兼任。
至于华贵妃,由于年羹尧的倒台,她也受到了牵连。皇上不仅褫夺了她的封号,还将她从贵妃降级为妃位。
曾经风光无限的华贵妃如今可谓是落魄至极,令人唏嘘不已。
年妃知晓年羹尧被革职后,心中难免不安,便直接前往养心殿求情。
养心殿内,一片宁静祥和。
雍正正耐心地教导着年幼的弘昱识文断字,而苏蓁蓁则静静地坐在一旁,专心致志地绘制着一幅精美的画作。
突然间,一阵吵闹声从殿外传了进来:“皇上,臣妾的兄长并非有意冒犯天威啊!”
“那‘夕阳朝乾’四个字纯粹是无心之失,请皇上开恩啊!皇上……”
原来是年妃在殿外苦苦哀求,希望能得到雍正的宽恕。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惶恐,似乎生怕雍正会降罪于她的兄长。
然而,殿内的雍正却宛如未闻一般,依旧神色自若地教着弘昱读书,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他的表情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波动。
“皇上,年妃她……”苏蓁蓁忍不住开口说道。
雍正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朕知道她会来,但朕现在不想见到她。”
“可是,年妃在外面哭得如此凄惨,实在是打扰了皇上的清静啊。”苏蓁蓁面露担忧之色。
雍正听到外面的哭声,不禁皱起眉头,沉声道:“苏培盛,你去告诉年妃,如果她再这样哭闹不休,只会让朕更加生气。”
苏培盛领命而去,不一会儿,殿外的吵闹声渐渐平息了下来,雍正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专注地教导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