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阳光洒在县衙的朱红大门上,那金色的光辉给大门增添了几分庄重。
徐庶整理了一下衣冠,前来拜见刘备。
县衙内,刘备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徐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头疼,下意识地揉了揉额头。
说实在的,眼前这位自称 “单福” 的人,确实有着真才实学。
在徐庶的出谋划策下,刘备多次成功击退曹操的大军,得以在新野站稳脚跟。
可以说徐庶为刘备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徐庶此人太过敏锐,那双眼眸仿佛能看穿一切,似乎已经察觉到刘封之死背后隐藏的端倪。
而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一块碰不得的逆鳞,触碰到了他内心深处最不愿提及的隐秘。
所以此刻,刘备对徐庶可谓是又爱又恨,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缠绕。
徐庶迈进厅堂,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礼数周全,而后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刘备。
他看到刘备眼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徐庶终究还是下定决心,对刘备说道:
“主公,福今日来此,乃是为主公举荐一位大才。”
刘备一听,原本略显疲惫的眼神顿时一亮,身子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哦?不知单军师所说的大才是何人?与军师相比又如何?”
徐庶抿了抿嘴,而后缓缓答道:
“此人名唤诸葛亮,字孔明,更有卧龙之称。
其人之才能,十倍于我!
智谋,韬略,皆是世间罕有!
若得主公招揽,必能为主公成就一番大业!”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脸上瞬间满是兴奋之色。
他连连抚掌道:
“既有此大才,军师何不早早引荐?此人现在何处?我明日便前去拜访!”
他心中对徐庶的那点不满,也在这一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冲淡了不少。
徐庶见状,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夹杂着一丝苦涩与无奈,心中五味杂陈,暗自思忖着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嘴上还是认真地回道:
“主公,此人现在便在襄阳隆中一带隐居,平日里醉心于学问,研究天下局势,是个难得的大才。
不过,孔明先生性喜清幽,主公前去拜访时,还需多些耐心与诚意才是。”
徐庶深知诸葛亮的脾性,希望刘备能以足够的诚意打动这位卧龙先生。
刘备听了,更是激动不已,直接站起身来,再次抚掌道:
“好!能得军师举荐,想来此人也定然不同凡响!
明日一早,我便亲自前往,请这位大才,出山助我,兴复汉室!”
那声音里透着满满的喜悦与期待,仿佛兴复汉室的大业已然近在咫尺。
此时的他,仿佛已经全然忘了刚刚还对徐庶心存芥蒂,满心都被即将招揽到诸葛亮的喜悦所占据。
徐庶看着刘备这般模样,微微躬身。
他的心中却明白:
自己与刘备之间,经过这一番波折,那曾经的默契和信任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只希望诸葛亮出山后,能顺遂心意,辅佐刘备真正成就一番大业,也算是自己对这份君臣情谊最后的期许。
……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襄阳隆中那片宁静的土地上,卧龙岗宛如世外桃源般隐匿在青山绿水之间。
刘备一早便带着关羽,满心期待地前来拜访徐庶口中的那位大才 —— 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