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58章 博望坡

第58章 博望坡

刘封心里清楚,此刻面对徐庶,坦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毕竟,接下来的战事需要二人紧密合作,若不能取得徐庶的信任,一切谋划都将是空中楼阁。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直白说出了自己的困境:

“徐先生,实不相瞒,如今我在左将军身边,处境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而后,刘封顿了顿,语气变得真诚,又接着说道:

“之前我便多亏徐先生帮忙,将我遇险的消息告知了关平兄长,这才让我在鹿门山上逃过一劫。

此事封感激于心,一直铭记。”

说着,刘封郑重地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徐庶行了一礼。

徐庶赶忙摆摆手,神色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回答道:

“我将消息告诉关平将军只是顺手为之,并无他意,少将军莫要如此。”

徐庶不愿过多提及此事,似乎不想让刘封觉得自己是有意相助,更是表明不想卷入复杂的纷争之中。

刘封见徐庶并不承认,也不再纠缠此事,而是话锋一转,目光紧紧盯着徐庶,继续说道:

“徐先生,当初您投奔刘备,是因为听闻其仁德之名,但是如今的刘备是否与先生心中的明主一致呢?”

刘封此言一出,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徐庶心中激起千层浪。

徐庶心中顿时一阵翻江倒海。

其实,他与刘备之间早就出现了难以言说的隔阂。

自从诸葛亮到来之后,刘备对他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从前那般信任和倚重。

再加上刘封所言并非毫无道理,这让他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

然而,徐庶自幼受母亲的教导,忠君的思想早已在心底根深蒂固。

这种从小培养的品质让他一时间无法轻易生出其他想法。

徐庶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纠结,开口道:

“少将军,您与左将军的事情,我不想过多参与。

当下最重要的,是应对夏侯惇的大军!”

徐庶刻意回避了刘封的问题,将话题引向了眼前迫在眉睫的战事,试图以此来转移自己内心的纠结。

刘封看着徐庶,心中明白,自己的话已经在徐庶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假以时日,或许会生根发芽。

但他也深知,今日若再继续劝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徐庶的反感。

于是,刘封也不再提及此事,而是顺着徐庶的话,表情变得严肃而专注,转而与他商讨应对夏侯惇大军的事情:

“徐先生所言极是,如今夏侯惇大军压境,我们确实得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我有一些想法,想与先生一同探讨探讨。”

刘封的眼神变得专注而坚定,仿佛刚刚的话题只是一个小插曲。

此刻的他已全身心投入到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谋划之中。

徐庶看了看刘封,似乎被他果决的性格所吸引,心中不禁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赞赏。

而后刘封、徐庶二人便在屋内热烈地探讨起关于出兵的各种事宜,从兵力部署到战术运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

数日后。

距离新野两百余里,有一处地势险要之地名曰博望坡。

此时,烈日高悬,干燥的热风席卷而过,仿佛要将世间万物的水分都蒸发殆尽。

一支大军正浩浩荡荡地从北方赶来。

滚滚黄尘伴随着大军的行进高高扬起,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肆意翻滚。

这支军队士气鼎盛,士卒们个个身姿雄壮,步伐整齐有力,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整支军队散发着一种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

那是一种历经无数战斗洗礼后所沉淀下来的威严,一看便是能征善战之师。

军队的最前方,高高飘扬着一杆大旗,上书 “夏侯” 二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不用说,这正是夏侯惇统帅的大军。

军队的最前面,是一员骑着黄骠马的武将。

此人身材魁梧,便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