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面容刚毅,线条犹如刀刻一般,眼神中透着一股凌厉与自信。
只是他的左眼处却有一眼罩,更为他增添了几分狠厉与神秘的气息。
此人便是这支军队的统帅,曹操的宗族亲信将领 —— 夏侯惇!
此时的夏侯惇看起来志得意满。
他勒住缰绳,微微仰头,目光远眺,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志在必得的神情。
此前在夏侯惇的多次向曹操书信请示之下,曹操终于同意让他带兵攻打新野。
这对夏侯惇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怎能不兴奋,怎能不自信?
“文则,前方是何处?距新野还有多远?”
夏侯惇转头看向一旁的副将于禁,询问道。
站在夏侯惇身旁的于禁身穿厚重的铠甲,面容冷峻。
他目光敏锐地四处打量了一番,然后,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夏侯将军,前方应该便到博望坡了,再往前便是罗川口。
如果保持正常行军的话,应该再有两到三天就可以到新野了。”
夏侯惇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然后只见他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说道:
“既然如此,咱们全军加快行进速度,争取明日天黑之前,包围新野!”
夏侯惇信誓旦旦,仿佛新野城已然是他的囊中之物,任他予取予夺。
于禁闻言,眉毛微微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心中明白,如此急行军,虽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也可能让士兵们疲惫不堪,影响士气。
毕竟,长途跋涉之后,士兵们需要时间来调整状态,保持最佳的战斗能力。
然而,于禁也深知夏侯惇的脾气,他一旦做出决定,轻易不会更改。
劝阻的话到嘴边,于禁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微微低下头默不作声。
而夏侯惇另一侧,一名面容儒雅的武将则忍不住开口道:
“夏侯将军,如此行军是否太过紧迫?
如果路上遇到刘备的军队,我军因急行军导致士气低下,又该如何?”
此人正是此行的另一员副将 —— 李典。
李典一向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周全,他深知战争中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因此他对夏侯惇的决策提出了质疑。
夏侯惇循声看去,发现劝阻自己的是李典,不禁撇了撇嘴,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
在他看来,李典的担忧简直是杞人忧天。
旋即他反驳道:
“曼成此言差矣。此次我们统帅十万大军,那刘备龟缩新野,残兵败将不足一万,如何还敢在城外迎战?
我料想那刘备此时定然收缩兵力,准备在新野城内负隅顽抗,甚至有可能已经逃出新野了!哈哈哈!”
夏侯惇仰头大笑,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自信与轻敌之意,仿佛刘备的军队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李典听了夏侯惇的话,心中暗暗担忧。
他心中暗道:
“刘备虽兵力薄弱,但麾下不乏能征善战之士,更有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坐镇。
刘备本人更是被司空所重视,此番面对刘备,夏侯惇怎能如此轻心大意?
一旦轻敌冒进,很有可能酿成大祸!”
然而,夏侯惇的态度如此坚决,李典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毕竟夏侯惇才是这支军队的主帅,而且其又是曹操的宗族,在军中地位尊崇。
李典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担忧不会成真,这场战争能够顺利结束。
大军继续前行,一步一步走进了博望坡,扬起的尘土渐渐淹没了他们的身影。
而博望坡的风声中,隐约能听到兵刃甲胄的摩擦声。
一旁的密林中,一双明亮的眼睛,正在死死地盯着缓缓走进博望坡的夏侯惇大军。
那眼神中透着警惕与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绝佳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