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看完书信之后眉头紧皱。
他将书信递给刘晔,转而对信使怒喝道:
“你这贼人,竟然妄图欺骗大汉丞相?”
那信使吓得浑身一颤,连忙摆手道:
“大人,小人什么也不知道啊。
刘封将军只让小人将这书信送给丞相,别的什么都没说。”
荀攸盯着信使,质问道:
“书信上说刘封被刘备重责三十军杖,可有此事?”
信使赶忙点头,道:
“确有此事,此事已经传遍夏口,大人若是不信,一问便知。”
荀攸沉默不语,陷入沉思。
此时,其余人也都看完了书信。
程昱、刘晔等人也纷纷表示,这必定是刘封的诈降之策。
然而,曹操看着众人笃定的样子,心中反而更加疑惑。
在曹操印象里,刘封绝非如此简单之人,怎会用这般看似粗糙的诈降之策?
想到这里,他又仔细询问了信使一些关于刘封与刘备平日相处的一些细节,信使不敢隐瞒,全部如实相告。
曹操听着信使的讲述,眼睛越来越亮。
听完后,他先是摆了摆手,让信使到厅外等候。
待信使离开议事厅后,曹操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刘大耳!想不到你竟然也出了这昏招!”
众人一愣,纷纷看向曹操,不明白他此言何意。
曹操大笑道:
“诸位,我认为,这刘封,是真降!”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失色。
程昱连忙出言劝阻道:
“丞相,刘封之言不足为信啊!他被刘备杖责三十,很有可能是苦肉之计!丞相万万不能轻信刘封这小贼!”
曹操笑着摆了摆手,对众人说道:
“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刘封今日归顺于我,虽说此时突兀,但并非毫无预兆。”
说着,他转头看向一旁的蒯越,问道:
“异度,我听说你们曾经在襄阳城外围杀刘备父子,当时刘封还中箭落水,一度被传为中箭身亡,可有此事?”
蒯越赶忙出列,恭敬道:
“正有此事,丞相。”
一旁的蔡瑁也连忙补充道:
“丞相,我等虽参与围杀刘备父子,但刘封中箭一事与我等无关,绝非我荆襄世家所为。”
曹操点了点头,道:
“当然,因为做出此事的正是刘备!”
曹操此言一出,除了早知此事的蒯良、蒯越二人之外,在场众人几乎全部不敢相信。
只有那胖乎乎的贾诩半眯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蔡瑁更是叫道:
“此言当真?丞相,那大耳贼竟然会对自己的养子下此狠手?”
曹操满意地捋了捋短须,道:
“恐怕正是如此。
从刚刚那信使所言来看,这刘备与刘封二人之间早就危机四伏,关系裂痕颇深。
想来是刘备最早将刘封收为养子,本当做接班人看待,但随着刘禅的降生,刘封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
而这便是二人矛盾的根源。”
听了曹操的一番分析,荀攸、程昱等人恍然大悟。
只有蔡瑁仍不肯相信,暗自思忖:这刘封素有纯孝之名,难道真会与大耳贼反目不成?
曹操见众人已然明白,继续说道:
“如此一来,刘封对刘备心生不满,也就有可能真心归顺于我。
而这看似粗糙的诈降,很可能就是事实!”
荀攸等人对视一眼,齐声赞道:
“丞相英明!”
夏口,刘封的营帐内。
营帐不大,却布置得井井有条,几案上摆放着军事地图,烛光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四壁。
黄月英坐在刘封身旁,手中拿着药膏,动作轻柔却难掩眼中的担忧与埋怨。
她看着刘封背上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忍不住轻声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