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 第28章 孟冬荐新

第28章 孟冬荐新

冬天要来了。

各地刺史的任务进度在持续推行,前往原赵国和原魏国的郎官已经回来了。

左相李斯的工作也做的很快,枢密院已经成立,六卫军府的驻地也逐渐建好了雏形。

不过有一点是比较神奇的,六卫军府中的五卫营地被安置在了三川郡,只有一卫军队安置在咸阳附近,这是胡亥特别命令的,主要有几点考虑。

其一是目前府兵的兵员来源地是六国的大城重镇,那就没必要让军士们过函谷关进关中。

养五万脱产兵对于这个时代还是比较累的,虽然秦朝能够承受,但真没必要。留在三川郡,靠着天下水系交汇的三川敖仓吃去吧。(成本)

其二则是不忘初心了属于是,因为胡亥建立这支部队是为了监视地方、镇压叛乱,不是为了检阅大兵、耀武扬威,那不纯纯杨广行为。

待在崤山以东地区,更方便及时调动出击。(目的)

同时也是给关中又上了一道保险,历史上荥阳城堵不住你们是吧,五万兵能不能堵住你!

新郑的270万亩田地经过整理后,去除散地和数据错误,拢共差不多可以安置一万两千三百名府兵,这些人已经抵达新郑了,开始初步落户。

韩国其余地区则零零碎碎的安置了五千余人,因为韩国是被蚕食的,除了国都,其他地方早就是秦国的基本盘了,没有太多安置府兵的空间。

韩国地区共计设置了六个折冲府,两个六千人的上府,一个三千左右的中府,三个一千人左右的下府,初步完成了对旧韩国地区的渗透与控制。

这不止是军事意义上的,府兵制对于国家基层控制权的加强更为显着。

至于即墨的岑莫?去那里的预备府兵队伍其实出发的很早,但距离真的太远了,只能说“貂蝉还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蓝田大营也建好了,不过在王贲的建言下,扩军速度放缓,中尉军+蓝田大营目前也就七万余兵,比原来多了两万而已。

大伙儿还在等待北方的消息。

秦中央的朝官们逐渐适应了新帝的脾气,政局彻底稳定,两位丞相的奏章在不断增加的中书谒者运送中保持着高效,奏章被皇帝批红后,颁发天下。

Enmm,丞相的权力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政务效率好像还更高了。毕竟,之前哪里会有人监督丞相的工作效率,现在客观上有了……

总之,秦帝国的一切井然有序的推进着。

连韩氏族人都在几次集会后彻底统一了意见,还是接着当狗吧,战国时代的祖宗们当了那么久的狗,没道理孙子们不能当。

于是,经过内部的几次讨论后,被各支推出来的五名大才正式上路,前往咸阳“面试”,微妙的利益交换中,韩国地区的民众似乎更加安稳了。

“啊~~”

胡亥伸了一个懒腰,这批红也好累啊,怪不得后面设司礼监呢,这和夺命流水线有什么区别,关键是很多内容都是一扫而过,有没有坑自己也没看,根本就没精力知道吧。

得设个门下省了,没人审议真不行。

胡亥为了自己的政治信誉,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这段时间他对于两位丞相的奏章基本都是通过。

平均每两百件才打回一个,连理由都是现编的,主要是为了彰显权力、加强烙印,要不然改制不是白改了吗。

绝对不是因为奏章根本看不过来、看不懂之类的,绝对不是!

“算了,顶层架构现在不合适动,不要急,不要急,不要学嬴政,我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去优化政局。”胡亥如此对自己pua到,至少得等到平定六国后再说吧。

军功!军功!寡人需要军功!

“好吧,寡人忍不了了,动不了也做点什么吧,郑履呢?”

离栾从一旁冒出来,跪下回道:“陛下,郑常侍出去了,说是去办陛下之前交代的差遣了。”

胡亥点点头,“那就你来吧,拟旨。”

离栾一惊,“诺。”

离栾来到案桌旁,学着郑履的模样,准备拟旨。

他心里很苦,后宫权力争夺是很残酷的,宦官之间也是如此,皇帝随口一句话,自己就被架在了火上。

在胡亥经常居住理政的威崇殿的角落里,一直摆着一块案桌,这是胡亥的习惯导致的,秦始皇时代并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这个王朝叫大兴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