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惊尘已从低处登高,但到顶以后,举目望去,仍见群峰插天,此身仍是在最低之处。!
俞惊尘不禁微觉感慨,心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语,果然不差,自己空觉福缘巧合,成就不弱,但置身于天地之间,仍然渺如沧海一粟!
群峰刺天的西北方向数十丈以外,有一看来不甚宽敞的狭窄谷口。
俞惊尘一看方向,一算行程,知道那是“回音谷”,只有穿越“回音谷”,便到“负心潭”了!
“蝎在回音谷,人在负心潭”,“蝎”是“仇”,“人”是“情”,“情”和“仇”,都已摆在面前,不禁使俞惊尘己平静下来的心湖中,又起了一阵激荡!
他望着“回音谷”口,双目先自微合,然后慢慢睁开,吸进了一口长气!
吸气,不是为了平抑心神,是为了蓄劲加力
“回音谷”中是“仇”,是不共戴天的父母深仇,对付这种仇人,俞惊尘不能平心静气,他要蓄气、壮气、高腾起一片冲天杀气!
他动得像一只豹,快得像缕烟,从三数十丈以外,几个箭步,便扑进了,也可以说是飘进了“回音谷”口!
像他这样快法,谷口内纵然有甚埋伏,可能也来不及加以阻截!
何况,谷口居然并未设伏。
俞惊尘未遇着意料内的袭击,心中颇觉惊奇,一入谷口,便赶紧止步卓立!
他不肯盲动,更先看清所处环境。
在俞惊尘预料之中“天蝎双凶”既在“回音谷”中,则谷中形势,定必险恶无伦!
但进了谷口,目光扫处,却不见丝毫人影,也不见丝毫蝎影,竟是一座静悄悄的空谷!
谷径,初虽不宽,但进约两三丈后,却突然宽展,成了圆形,连前看来,活像一只水飘,狭窄之处是柄。
俞惊尘初看之下,身上机伶伶地,猛然打了一个寒颤!
因为圆形谷底,四壁也有不少挂壁飞泉,看去颇与俞惊尘和柳明珠缠绵的死谷彷佛。
对于那件事儿,俞惊尘引为生平品节的白壁之玷,视作奇耻大辱!
俗语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俞惊尘如今又看见一座圆形死谷,立时便心生戒意,有点足下逡巡,不愿前进。
不过他转念一想,“岷山”脚下的店小二,分明曾说要穿越“回音谷”,才到“负心潭”,可见得此处绝非死谷,前面高插入云的山壁之下,必有通路,只不过人在远处,难以发现而已!
不穿“回音谷”,怎抵“负心潭”?不抵“负心潭”,怎见柳还珠?更何况根据那句“蝎在回音谷”看来,自己不共戴天的父母深仇天蝎双凶,必然也藏在谷内!
仇火一燃,心胆立壮,俞惊尘不犹豫,不逡巡了,豪气腾处,一面举步前行,一面厉声叫道:
“欧阳纶”
这一叫,把俞惊尘叫得吓了一跳!
因为话才出口,千百声几乎比他叫得更森厉的“欧阳纶”,从四面方,一齐回响!
但这不过只是回音谷的特难殊势,所作回音,并不是“天蝎秀才”欧阳纶所作答复。
俞惊尘所期盼的,当然不是回音,而是“天蝎秀才”欧阳纶的亲口应声,彼此才可各展生平所学,互作一搏!
但直等回音渐息,也未听见欧阳纶有可应声
俞惊尘暗忖,回音声势,如此之壮,“天蝎双凶”若在谷中,绝不会听不见自己喊声,以他们的名望地位,也不可能畏怯得像只乌龟般,来个缩头不出!
难道自己千里迢迢,来到“岷山”,竟又是虚行,上了个大大恶当?
念方至此,又觉不对,因为到了“岷山”山口,曾接纸镖传书,可见得此行之事,并非虚心,或敌或友?必有人等在“岷山”之中!
俞惊尘心中,燥念稍平,又开口叫了一声:
“天蝎尼姑”
这回,他有意试试造化奇巧,两问奥秘,故而“天蝎尼姑”的喊声不高,只是随口而出。
但群峰四壁,回音依然,只是完全依照俞惊尘的原音音色,迥响也颇柔和,不若先前叫“欧阳纶”那等凄厉!
俞惊尘蓦然想起“陆地游仙”霍出尘遗赠自己“七巧真经”中的“心巧不如造化巧”之语,深觉“回音谷”的地势,属于鬼斧神工,造化奇巧,果然无与伦比!
他知道在这“回音谷”内,若是放怀高咏李太白的“抽刀断水”,曹孟德的“对酒当歌”,或曼声低唱秦学士的“山抹微云”,柳屯田的“晓风残月”,将是多么雄旷?多么优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