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锦绣知道他心里有想法,想事情必然比她周到。
贺年庚深深的望着她,伸手从衣襟里拿出一摞银票交到锦绣手心:“这是在县城搛到的,你收着。”
锦绣意外的挑了挑眉,粗略看了看手里的银票,有十两一张,也有五十两一张,大概有五六十两。
明明贺年庚已经把五十两捎在书信送回来,哪还能赚到这么多!
贺年庚看出她眼底的困惑,淡声道:“这其中,包括县令大人以官府之名给的悬赏银,文宝锋会我替方公子选定了几样不错的物件,所以,多给了二十两。”
锦绣闻言,不禁调侃:“我竟不知,原来你这么会赚钱。”
贺年庚会心一笑,全当是锦绣对他的肯定,再次从衣襟里掏出一样东西。
是一根木制发簪,簪柄上镶嵌了几片如玉制的桃花瓣,样式精美不张扬。
锦绣一眼就喜欢上,眼底亮晶晶的,稍稍将自己的脑袋靠近:“你帮我戴上。”
贺年庚笑了笑,抬手将发簪轻轻插入她的发髻。
如他想象的一样,很适合锦绣的气质,雅而不俗,清丽秀质。
“好看吗?”锦绣伸手抚摸头上的簪柄花瓣,眨眼笑问。
贺年庚点点头:“好看。”
不仅是花簪——。
——————
贺年庚回村的几日后,徐家院子后面的竹林悉数铲平,有贺年北和贺年东兄弟俩的号集,贺氏一族里的年轻壮汉都来了。
徐锦贵自然也到新房工地帮忙,再怎么说,贺年庚新房日后的当家娘子是他妹子,做为舅兄怎能不上心。
贺六爷为新地基择算的破土吉日悄然而至,屠户两口子张前忙后的替老弟准备祭拜的供品。
破土当日,一群年轻壮汉就把地基打牢了。
为了方便给大伙烧饭,贺年庚在地基旁用木头搭了一间简陋的灶棚,张婆子自觉请缨给未来女婿出一份力,每日前往工地帮忙生火做饭。
赵氏隔几日砍一根半根的大骨,熬上一锅滋补的白萝卜骨头汤,伙食油水充足,来帮忙的后生即便以往与贺年庚无甚交情,也都愈发卖力赶在落雪天前帮贺年庚将新房子盖好。
锦绣到底是未出阁的姑娘,张婆子不让她总往工地凑,哪怕新院子日后是他们小两口的新房,也需得在人前避嫌。
这日,工地里的汉子吃过晌午饭,又开始忙得热火朝天,砌墙的砌墙,搬砖的搬砖,和泥浆的和泥浆。
初冬的日头伴随着凉风,大家忙活起来还是汗流浃背。
王氏知道小姑子心里惦记后头工地里的进程,时常帮忙熬上一锅豆汁,故而领上她一起送往工地。
先前吃饱饭的汉子,接过一碗碗加了糖的豆汁,乐得眉开眼笑。
心里直呼徐家看重贺年庚这个女婿,随着时日相处,羡慕贺年庚的同时少了许多酸味儿。
毕竟,有些事情旁人真的比不来。
再怎么说,贺年庚是他们贺氏族里的兄弟,族长常说,族人该学会手足相望,有益于贺氏一族根基稳固之类的话。
贺年庚从王氏手中接过汤碗:“多谢嫂子。”
王氏脸上挂着笑,知道贺年庚这句【嫂子】是随了锦绣来喊,打心眼里愈发满意这位未来姑爷。
“今日婆母上山有事,小妹也跟着去,晚些时候回来。”
想来,贺年庚看不到小姑子该是想念,故而替他解惑。
贺年庚了然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