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东西时,时间过得很快,等整理完,已经差不多九点一刻,他就带上那块灵芝形的玉佩,去了“阿成酒家”。
不过在去之前,他找了一个精美的老包装盒,把它装在了盒子里。
拆迁区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很多,去那些搬走了的住户家里扫荡,看见好的,他都收集了起来。
这些以后可能用得上。
好东西也要有好的包装。
不到十点,九点五十左右,沈老板他们就到了。
他没开他的面包车,坐的是他朋友开的车,是一辆“广本”。
来的有三人,其他两人一人是一个45岁左右,身高一米八,长相富态的男人。
另外一人年龄跟沈老板差不多,50岁左右,戴着眼镜,穿着打扮比较讲究。
沈老板先跟他打了招呼,然后把这两人介绍给他认识了一下。
45岁左右的男人,姓周,叫周呈瑞,跟他一样是老板,搞工程的。
今天来买东西的人,就是他。
戴着眼镜的男人,叫王振新,沈老板说他是鉴定玉石类古玩方面的“专家”,找他过来是帮忙看货的。
介绍完,四人坐到了常顺的面包车里,大家也没耽误时间,他直接把玉佩拿了出来,让王专家鉴定着。
“东西不错,很开门,清朝时期的,玉的材质、雕工都是上品。”
王专家用带过来的放大镜、手电等辅助设备,看了两三分钟后说道。
很实事求是的说法。
在搞古玩的人面前,圈子内的人,在不影响任何一方关系的前提下,公平公正的说话是最好的。
他要是瞎胡说,想故意压价,这玉佩,大不了自己不出售。
“东西高档就好!小常,你说说想卖多少钱?我可跟你说了,周老板的弟弟可是MX区社会上的大哥,你给点优惠,以后万一遇到啥事了,说不定还能找他帮上忙!”
沈老板说的这话,让他思索起来。
这年头没有啥监控,也没重拳出击扫黑除恶,混混们大多都还没有自己的产业。
谁都不能保证以后会发生啥事。
现在黑白两道,自己都需要积累一定的关系,毕竟现实中,就是“关系”的社会。
有关系,才能更好的生存。
“沈老板、周老板、王专家,你们也都是买过或者接触过古玉的人,像这样高档的东西,“福寿”题材,还是镂空雕刻,价值心里多少清楚一些。
你们先帮着估个价,要是可以,我再适当的让一些。
大家以后肯定还会打交道,双方都满意才是最好的结果。”
常顺自己并没有急着说价。
“老王,你接触过的这类物品最多,你先说个价值范围,客观点!
就像常老板说的,以后我们还会从他手里买东西,总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是啊,老王,你先估个价!实事求是!”
听他这样说,周老板跟沈老板对王专家说道。
“要我说的话,这古玉玉佩的行情在15万到20万左右。”
王专家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
羊脂白玉,还是古玉,也就这年头这个行情,以后克价几万的前提下,就他手里的这块重约30克的玉佩,怎么都是百万起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钱值钱,沪市的房子,几十万一套都可以买到。
后世有人说十几年前买的房子,几十万变成了几百万,貌似赚了钱了,但你要是拿钱再去买房,还是只能买一套。
除非十几年后把钱放那里不用,那确实是赚了钱,用的话,很多场合其实跟现在差不多。
“常老板,既然王专家帮忙说了大概的价格,那你就说个价吧!”
周老板又看向了他。
“那就15万吧!”
考虑了几秒钟,常顺道。
第一次打交道,又是沈老板介绍的,之前他说了那些话,他想给足对方面子。
再说少了这些钱,他们也是清楚的。
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有弊未必就没有利。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要一分为二去看待。
“15万你可能有点亏了,我再加1万,也不加多,给你16万,就这么说定了,以后肯定还会找你买东西的。”
周老板看了看沈老板,应该也是给了他一个面子。
这样他同意了。
接下来几人去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