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炎热,根本不像有雨的样子,所以杨家收割麦子并没有着急忙慌,而是按照往常的节奏,按部就班得完成了又一次小麦丰收。
“咱家多晒几天吧,别去磨坊跟人抢了,这两天把玄铁请来,看着点家雀。”杨二田看着家里家外满满当当的麦子,别提多高兴了。
“行,那咱捞着轮流休息一两天。”杨平顺点点头,“我去掰几个嫩玉米煮着吃。”
“再去买块豆腐。”梁文元从灶房里追出来说道。
“我去看看我的烟叶。”杨二田看够了一院子的粮食,转而想起了自己的烟叶。
今年杨二田只种了三垄烟叶,也可能是有经验了,杨二田觉得今年的烟叶要比第一年强多了。
“阿爷!外面的叔伯们都等着你呢。”东子牵着小月进了家门。
“是吗?那我出去乐呵乐呵去。”杨二田点点头,从烟叶里走了出来,逗了逗小月,就又带着小月走了出去。
“这天气太热了,婶子咱们别做拉条子了吧?”六妹洗完了菜,还是出汗不停。
“我就打算擀点面条,做个卤子,也不炒菜了。”梁文元点点头,她也热得受不了。
“娘!大嫂!”大海兴高采烈地进了门。
“哎呦,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啊?”梁文元有些惊讶。
“嗯,半上午到得,在镖局忙活完,就赶紧回家了。”大海一屁股坐下了,“有水喝吗?”
“等着,还有绿豆汤。”六妹回了神,连忙去盛绿豆汤。
“呦!大海回来了啊?”东子牵着小光进了灶房。
“哎呦,小光啊,来二叔抱抱!”大海笑眯眯地朝小光伸出了手。
“回来得正好,家里的小麦还没磨粉,地里的麦秆还没收拾,玉米、棉花还没收。”梁文元笑眯眯看着大海逗着小光。
大海:……
合着他就是一干活的啊……
六妹哈哈直乐,大海叹口气,问道,“巧莺呢?”
“去牵牛了,顺便赶鸭子回来。”六妹说道。
大海点点头,又问梁文元,“娘,今晚上吃什么饭啊?”
“手擀面,你回来了,那就再炒个鸡蛋吧。”梁文元指了指锅,说道。
大海应了声,但灶房太热了,不做饭的几人纷纷退了出来。
栗巧莺这时候也进了门,“哎呦,你回来了啊?这么快啊?”
“嗯,一路上都很顺利,所以就快。”大海接过了牵牛的绳子,往牛棚走去。
十几只鸭子排着队,嘎嘎叫着,依次进了窝。
“这帮小东西,都挺聪明啊!”大海看着这群精精神神的鸭子,直乐呵。
“天天都这样,再笨也学会了啊!”栗巧莺关好篱笆门,看大海目不转睛看着自己,“这么看我干嘛?”
大海:……
“没什么,这么久没见了,就看看。”大海叹口气。
栗巧莺哼了哼,想到即将到来的晚上,她又有些害怕,所以不太敢呛声。
大海拽了下栗巧莺的袖子,“走吧,去堂屋说话。”
栗巧莺点点头,“这一路上遇到了什么新鲜事?”
“多着呢,慢慢跟你说。”大海笑道,“对了,女子商队我也帮你打听好了,确实正在应征好身手的女人,等忙活完秋收,我带你往府城走一趟。”
“真的啊?太好了!”栗巧莺两眼放光,脚步都轻盈了起来。
“开心成这样?”大海看着十分好笑。
“那可不!对了,趁着现在有空,你带我去广场看看吧?我听说秋收前后,有不少野味卖,还有腊肉什么的。”
栗巧莺赶紧提要求,大海点点头,他也想去买点野味了,野兔、野猪的滋味可是相当好。
“那就后天吧?我明天缓一天,我看看接下来的活计怎么干,行不行?”大海说道。
“没问题。”栗巧莺笑着说道。
“都来吃饭了!”梁文元在灶房门口喊道。
“卤子提前凉了凉,面条就没过凉水,吃的时候慢点。”六妹一一端碗,嘱咐道。
“大海啊,你去县城卖茶叶蛋不?”杨二田拌着面,问道。
杨平顺险些没忍住笑,大海看了看,才道,“不去,我带着巧莺去趟广村,买点野味,之后就忙活家里的秋收了。”
杨二田像模像样的点点头,“好,那就在家忙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