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向天下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
所有人看着标题,汉以后的皇帝大臣和那些知识分子知道这次又是说汉武帝时期的。还是汉武帝本人。
先秦时期的百家很是好奇,那个皇帝竟如此有魄力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秦始皇看着天幕问李斯:“李斯,你说朕要不要向天下也做个交代。看了这么久的天幕,朕已经知道朕错在哪里了。”
李斯等大臣安慰这个威武的始皇:“陛下,我们已经在改了,百姓也理解陛下当初做的原因。陛下不去如此。”
秦始皇想了想,承不承认错误这件事先放下。先看看这位皇帝是如何做。
李二凤、Judy等皇帝看到又是再说汉武帝,这天幕就不能多讲讲朕的事吗。
李二凤看向长孙无忌等朝中大臣问道:“你们说,朕就这么不值得后人提吗,除了说朕是千古一帝。后面就没有再说过朕的事。哪怕是我们唐朝的事也行啊。”
贞观大臣不知道怎么说。这后人不看他们王朝的事,他们也没办法,总不能拿着后人的那个方块自己找吧。
长孙皇后看着闹别扭的二郎。安慰道:“二郎,说不定汉武帝说完就是我们了,还请二郎耐心等待。这次是说汉武帝的罪己诏。我们也好好听吧。”
二凤想了想重新开心的说:“对,这次可是对汉武帝的批判,天幕汉武帝的两大军神。可把汉武帝骄傲坏了,一直在弹幕里炫耀,相信汉武帝看到天幕的内容一定很震惊。”
天下百姓都不相信,高不可攀的皇帝能承认他自己的错误。
一位受天幕影响女子说:“哼,那些皇帝承认自己错误,也是唬人的,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他们才不在意我们死活。”家中的母亲听见了赶紧捂住自家女儿的嘴巴。然后小心的四周看看。
拍了女儿的背:“瞎胡说什么,也不怕别人听见。”
女儿不服输的说道:“我说的又没错。咱们皇帝下了多少罪己诏。可是他改了吗,我们生活变好的吗。”
这位夫人动了动嘴角,不说话。是啊,现在上位的皇帝每每听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们的生活却更糟了。
【晚年的汉武帝决定去民间散心,这是刘彻登基以来第一次深入基层考察民情,他首选的地点是大汉朝的功烈之乡,在对匈驭作战时,全乡800名男兵,有710人参战,其中135人建立过军功,受朝廷封赏。】
(么事 天意兴我大汉 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 最后扶正了刘据的唯一后代刘病己(汉宣帝) 把大汉推向了顶峰)
(秦皇汉武,不愧是能和秦始皇并列的人!)
(君主若以强大着称,固然可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可是,君主若以公正着称,同样也可以增强国家实力。)
秦始皇看了,又是那个汉武帝。他已经从后人那里了解到这位汉武帝晚年可不咋地。可没想到他竟然向天下承认自己的错误。怪不得后人称他为千古一帝。还把他与自己并列。
老流氓和刘恒、刘启等皇帝知道这次又是他们汉朝,立马直起了腰板。这可是向天下承认自己的错。这到底是多大的错误,竟然到了如此境地。
汉武帝看到天幕讲的那个村子。看着视频中的男子、夫人整个村子穿着破烂,这就是朕的大汉。那些官员不是说他们生活的很好,安居乐业,家家有粮吗。看来是时候派人考察一番了。
老年的汉武帝看着光幕上展示的一切。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私访的画面,苦不堪言,他们苦不堪言呢。
【刘彻本来以为这个为大汉做过贡献的乡里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然而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这里百姓穿着与乞丐无异,而且多数男丁都在战争中留下伤患,身残体缺,百姓得知刘彻亲临,他们也想穿体面点迎接圣驾,奈何一个村庄都凑不出一身不带补了的衣服,这就是刘彻晚年百姓的真实写照。】
(刘恒:老子辛苦存的财就被刘彻这孙子玩没了)
(最合适的继承人玩死了,想起来休养生息了。)
(宁做文帝犬,不做武帝人。)
刘恒看到这破败不堪的房子。身体残缺穿着补丁的老兵,瘦骨如柴的孩子。气恼的踹了太子一脚:“打仗也不是这样的打法,你看看后人说的什么,宁做文帝犬,不做武帝人。朕攒钱是为了发展大汉,让我大汉过上好日子的,不是让你爷俩嚯嚯的。”
然后直接喊话:“那位汉武帝,打仗也不是这样的打法。朕攒钱不是让你嚯嚯朕的大汉的,是时候停手了。”
汉武帝后期的百姓看到那位爱民如子的文帝说话了。纷纷在弹幕上说他们过的苦啊。家里已经没有年轻的劳动力了,还有人说当地的豪强欺负他们等等。
晚年还没有下罪己诏的汉武帝看到百姓的我一言一语。这就是朕治理下的百姓,来人把这些欺压百姓的人给朕找出来,一个个给朕斩首。那些欺压百姓的豪强开始慌乱起来,这些贱民,竟然告状。可是天幕也把这些人的姓名隐藏了,他们想找人都找不到。狠狠的看了眼天幕,准备收拾收拾逃。
然后看着下面的我官员:“这就是你们给朕说的安居乐业。你们竟敢欺骗朕,来人给朕一个个查。查到的都抄家,择日问斩。”那些心虚的官员跌坐在地,完了
然后直接在弹幕上说:“朕的子民们,朕向你们道歉。朕现在借助天幕昭告天下。从现在开始,朕将改变对匈奴的政策开始休养生息。”同时表示已经派兵寻找那些人了。
其他王朝的百姓看到天幕还有这作用,也开始向天幕说出自己的苦。什么强抢民女,抢占房屋,县令,地主欺压百姓的。一时间弹幕上都是百姓的发言。
本来还在感叹汉武帝的皇帝们看到自己王朝也有类似的时期。记录的记录,查实的查实,抓人的抓人。一时间所有欺压百姓的人人自危,所有皇朝都在马不停蹄的行动起来。
【刘彻在这一刻也认清了现实.朝中没有哪位大臣敢把百姓的疾苦告诉他,刘彻双眼被蒙蔽,在他的心中,经常对外用兵百姓虽说苦点,但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奈何残酷的现实把他打击得遍体鳞伤,连年征战,再加上各地官员横征暴敛,大汉已是强弩之末,光鲜亮丽的功勋墙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也是刘据一直反对大举用兵的原因。】
(这时怕是刘彻最后悔失去刘据的时候)
(子不类父,父不类子)
(其实刘据是最像他的儿子。)
(刘据是他年轻的时候最期待的儿子。也是一出生按照下一任继承人培养的太子。)
(结果又被他亲手杀了。)
(如果刘据顺利登上皇位,霍光辅佐。可能会更早收复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