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烟雾缭绕。黎世昌的态度让陈映倍感困惑。他似乎知道很多内情,却始终点到为止。
“说说查账的事吧。”黎世昌岔开话题,“山田会长特别关注1938年的账目。”
“1938年?”陈映心中一动,“就是您和李秋芸结婚的那年?”
黎世昌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陈映:“你连这些都查到了?”
“我看到了结婚证明。”陈映直视着他,“但有个疑点:当时李秋芸应该在南洋,怎么可能在上海领证?”
“这就是你该查的重点。”黎世昌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山水画前,“仔细想想,为什么日方对这一年的记录这么感兴趣?”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林伯匆匆进来:“老爷,山田会长到了。”
“记住我说的。”黎世昌意味深长地看了陈映一眼,“有些真相,需要在对的时机揭开。”
会议室里,山田会长正翻看着账簿。陈映注意到,他特别关注永兴照相馆的往来记录。
“这家照相馆,”山田突然推了推眼镜,指着账簿上的一处记录说,“好像经常给贵公司拍宣传照?”
“是的。”陈映不动声色,“那时候永兴是上海最好的照相馆。”
“最好的?”山田意味深长地说,“不只是因为技术吧?”
“您这话什么意思?”
“夫人不知道吗?”山田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永兴不仅是照相馆,还是当年‘南洋电影联盟’在上海的联络点。”
这番话印证了陈映的猜测。日方对永兴照相馆的兴趣,果然另有原因。
“说起来,”山田继续翻着账簿,“1938年,贵公司和永兴有笔很大的转账。具体是什么业务?”
“那时候我还没来。”陈映说,“得问问老员工。”
“比如李秋芸?”山田抬头看她,“可惜她已经不在了。”
这句话里的暗示意味很重。陈映心中警铃大作:“您似乎对李秋芸很了解?”
“不敢说了解。”山田合上账簿,“只是觉得她的车祸,来得太不是时候。”
就在这时,林双双急匆匆进来:“夫人,外面有人找。说是关于张德顺的事。”
陈映正要起身,山田突然说:“张德顺?就是那个卖红薯的老人?他好像遇到了些麻烦。”
这句话证实了陈映的猜测:张德顺是被日方的人带走的。
“放心,”山田继续说,“我们只是请他协助调查。毕竟,一个目击者的证词很重要。”
“调查什么?”
“一些老案子。”山田意味深长地说,“比如李秋芸的车祸,比如永兴照相馆的事,再比如……”他看了眼墙上的日历,“5月15日发生的一切。”
陈映心中一震。这个反复出现的日期,果然和日方有关。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山田站起身,“改天我再来详细了解1938年的账目。”
等他离开后,林双双赶紧关上门:“夫人,老裁缝让我转告您,照相馆那边出了状况。”
“什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