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秦与韩、魏联军在伊阙对峙。韩魏联军仗着兵力优势,又占据险要地势,企图阻挡秦国东进的步伐。
面对强敌,白起冷静分析局势,他敏锐地察觉到韩魏联军貌合神离的弱点。
于是,白起大胆采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先是以少量兵力佯装进攻,牵制住韩军主力,让韩军误以为这是秦军的主攻方向。
与此同时,他亲率秦军精锐,悄无声息地绕到魏军侧翼,发动突然袭击。
刹那间,喊杀声震天,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白起趁势指挥秦军全力猛攻,魏军兵败如山倒。
韩军见魏军溃败,军心瞬间瓦解,白起怎会放过这大好时机,立即挥师转攻韩军,将韩军也打得落花流水。
此役,秦军大获全胜,共斩获敌军二十四万首级,还俘虏了魏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池。
伊阙之战,白起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奇迹,他的威名传遍四方,不仅让秦军士气大振,更让其他诸侯国对秦国心生畏惧。
战后,白起因战功赫赫,被晋升为国尉,正式跻身秦国高级将领之列。
此后数年,白起宛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战争机器,频繁为秦国开疆拓土。
秦昭襄王十五年,身为大良造的他,再次领兵攻打魏国。这一路上,白起指挥秦军如入无人之境,魏国的城池接连被秦军攻克,短短时间内,便夺取魏国六十一座城池。
魏国在白起的凌厉攻势下,国土大幅缩水,实力遭到重创。
伊阙之战过后,韩国精锐彻底损失殆尽,而魏国也基本奄奄一息只能退守中原舔舐伤口,硝烟尚未散尽,但秦国的战略目光已然转向了南方。
他们企图乘胜追击,进一步拓展疆土,而此时国势渐趋衰微的楚国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下一个目标。
公元前 280 年,正值秦昭襄王在位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大将司马错率领着气势如虹的秦军从陇西出征。这支军队犹如一条钢铁洪流,沿着巴地的涪水一路奔腾而下。
一路上,秦军军纪严明,行动迅速。当抵达巴蜀之地时,他们稍作休整,并在此补充了充足的兵粮和精良的舰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司马错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楚国的黔中郡。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楚军仓促应战。然而,由于实力悬殊以及准备不足,楚军节节败退。最终,秦军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
这一胜利对于秦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而楚国则遭受重创,不得不忍痛割让上庸、汉北等地以求和。
自此,楚国的领土大大缩减,国力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更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势衰微,楚顷襄王迎娶秦女,与秦结盟并表示服从。
但没多久,楚顷襄王听信一纵横家鼓动,遂燃起向秦报仇之志,约各诸侯国合纵伐秦。秦王非常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