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衙门外下马下骡,一个官差领头,两个官差左右跟着杨川,进了辕门,杨川便见一块宽敞的大坪,坪中插一杆大旗,上书“钦命应天巡抚黄”,旗子在风中飒飒摇摆。
衙门内值班兵丁唱号、收牌,领头官差对值班兵丁耳语几句,值班兵丁看看杨川,点点头,又挥手,意思是叫他们赶快过去。
杨川识趣地闭嘴不说话,直至走到备弄尽头,再走过后边一穿堂,领头官差在门外回禀:“巡抚老爷,杨川提到了。”
“带进来吧。”
三个官差便弯下腰来,先是向后退几步,才直起腰杆走了。
杨川振作心神踏进门槛,才看见眼前一身大红的人,就屈膝跪下来磕头:“草民杨川叩见巡抚老爷。”
心里却是暗骂:“就当给死人磕头吧!万恶的封建社会啊。”
“起来。”
听到声音,杨川不慌不忙地理理因下跪而变得褶皱的袍服,说实话古人衣服太宽,长袄长袍之类,穿着都觉得累赘,一般官服更是有三尺长袖呢。
此时杨川才用余光打量眼前的应天巡抚,黄希宪坐在一把曲形脑搭交椅上面,椅子滑溜溜的,桌案摆紫砂壶、瓷杯。
他兴许是才办公回来,官服尚未换下,一身大红绯袍,三尺长袖,大红是一到四品才能穿的。前胸、后背的补子是云雁,刚好四品。金荔枝腰带、皂靴、素金乌纱帽。
大明的巡抚只是一种派出官员,不是专设,因此未定巡抚品级,而绝大多数出京的巡抚,都兼有都察院的官衔,方便行事。
崇祯十三年正月四日丙辰,前任应天巡抚张国维迁工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兼总河。正月十六,黄希宪以太仆寺少卿迁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其中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刚好是正四品。
黄希宪蓄了胡须,右手持卷,看得津津有味,杨川见到正是一本《蘼芜君评红楼梦》,左手伏在椅子扶手上面,背后垫了松江棉布的引枕,他忽然放下书本:“《红楼梦》怎么没写完呢?我等得心焦啊。”
“承蒙巡抚老爷垂青草民的鄙薄之书。”杨川躬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书之事,颇费时间,草民一朝一日也不能写成,正在下笔。”
“这怎么是鄙薄之书呢?啊?”黄希宪不满地伸出保养得极好的几根手指,敲敲桌子:“这是好书啊!你快快给我写来,我看书性子可不行,前儿看《醒世恒言》的玉堂春那一段,我恨不得叫冯梦龙接着写。听说你就在苏州,我就叫人请你来……”
那是请吗?是明火执仗的威胁好不好?杨川内心咒骂:“你妈卖批!感情这位巡抚要拿我当免费劳力?”
“你这时一天能写多少呀?”黄希宪颐指气使:“我要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公务繁忙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