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不过六七岁,便听说世间曾经有一位年轻道士,人间最得意。
他自创“黄老之学”,融合了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成为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最大的分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老之学”逐渐演变成一种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
最为著名的便是“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君主应该无为而治。
到了东汉末年时候,南华老仙在此基础上改变了道的教义和方法。
经过半生专研,写出了一本《太平经》,也就是现在的《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大抵奉承“奉天而行”的法道。
以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鬼神占卜之术。
受到鬼神论影响颇为严重。
虽然《太平要术》的主旨是奉天,但所传扬出的思想大多是逆天。
南华老仙利用百姓想要长生的心里,甫将道义宣扬,就造成风靡局面。
他们只听南华老仙一人之命,使命必达。
皇帝担心其对大汉江山造成威胁,当即在民间封查此书,逮捕此人。
可那老道士竟然仿佛真的通灵一半,一夜之内将十万教宗消失无终,自己也不知去向。
许邵叹了口气,望着同学们吃惊的面颊,说道:“如今看来,那南华老仙应该是大限将至,这才将毕生所学交给年轻人,张角得到此书,不知道是幸事还是祸事?”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眯起眼扫向人群,发现并没有张角和张宝的身影,问道:“张角和张宝呢?”
有人回答:“今天我们早起的时候就没见到这两人,约莫是被杨公子查明真相,遁地而走了。”
许邵怔了怔,旋即闭上眼睛。
杨修的话绝非编造,而张角等人的离开恰恰证明他所言非虚。
“去张角和张宝宿舍看一看,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许邵吩咐了一句,目光凝滞。
他始终板着脸,当年皇帝封禁《太平要术》,担心的便是人心变得浮夸。
怎么这次张角离开,他隐隐有一股不好的感觉,这会不会是天下将乱的伏笔?
杨修在一旁淡然的望着许邵,大气不敢喘。
按照年限,黄巾起义应该很快就要爆发。
他不觉冷笑起来,若不是自己查案逼迫,张角估计也不会离开。
在学宫四年的时间,一旦露出蛛丝马迹,许邵祭酒一定能将事态控制。
可张角离开黑白学宫,那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这么说来,黄巾暴动,天下慌乱,是我杨修导致的?
尼玛,老子难道要成为千古罪人了吗?
杨修哭笑不得。
去张角和张宝房间查验的人回来了,他们头低的很低,声音坚定说道:“祭酒,只在张角的桌面找到了一副竹简,除此并无它获。”
“念!”许邵说道,面色可怕。
那位同学有板有眼的打开竹简,大声朗诵道:“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张角拜祭酒大人!”
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