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历史却和曹丕开了一个玩笑,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往往有这样的事,人们想进这个房间却进入了另一个房间。魏国不仅没能长命,反而只活了46年,关键原因就在于皇帝缺少对朝臣的制衡力量,一旦产生司马懿这样的强势权臣,朝臣队伍就几乎全部倒向了权臣集团。
相反,汉、唐和明这三朝恰恰就是在割了宦官政治这个所谓的“毒瘤”后迅速灭亡,关键原因在于此举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我们前面提过,其实在中央政治中,四种权力一直在并存,外戚宦官和朝臣围绕着皇权开始勾心斗角,并且有起有落,但是从未消失。
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多数都是未成年人继位,皇位能顺利传承,完全靠控制着外戚、宦官和朝臣三股政治势力之间的平衡。桓帝死后,外戚大将军何进和以袁绍为首的朝臣联合,试图铲除宦官集团。最后外戚与宦官集团同归于尽,政治平衡被打破,董卓进京以后中央政权迅速瓦解,中国进入了从群雄逐鹿到三国分争的动乱时代。
但是这里并不是我要替这群曾经灭绝人性的家伙来辩解,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是历史上必须消灭的群体,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群家伙既然能够存在到封建王朝的灭亡,那么他们肯定要有一个需求点,而这个需求点就是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出现以及婚姻制度的一个进步。
首先,经济必须发展,因为如果没有很多的剩余财富的话,不会有人花钱养着这样一群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剩余财富,王权已经得到了强化,国王或者是皇帝有了能力享有普通人无法享受的财富,比方说在男权社会的封建时代,女子就成为了一种财富,而人是有很高的独占欲望的,而这种欲望的来源除了基本的人性之外,还有就是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开始逐渐普及(三妻四妾那种东西只有可能是富裕之家,普通百姓自然而然是一夫一妻的制度,不过还是提供了那种可能性),在这种制度下,男女都会有独占欲,同时,也因为三妻四妾的可能性,人们也会有拥有更多的欲望,这个是不可否定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皇帝自然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私人“财富”,但是宫廷之中会有一些重体力活儿,这些事宫女无法达到的,这时候就必须需要一些男子,但是出于身为生物想要繁衍的本能原始欲望,这个是不可避免地,那么就要想一个办法,既能够照顾到实际需要,又不会触犯自己的实际利益,阉割繁殖能力就是一个想好的办法,这一点我本人知道的就是关于牛的,耕牛要是想要老老实实的话,就必须避免公牛发情期这一项,因为有发情期的话,不仅要错过关键性的春耕,还会有不可避免地伤亡,终于这项技术被人类应用到了自己的同类身上,人啊,何苦自相残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