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崇祯的大力支持下,朝廷内外绝大多数官员已经换上了拥护变法的革新派,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国大部分区域能把变法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令必行、行必果的目的。
虽然如此,朝廷当然也需要派出钦差定期巡查,作为监管督察。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正要巡视江南的杨乐头上。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孙元化已经在衙门里备好了酒席,配置好了房间,为杨国公接风洗尘。
杨乐跟几位官员言谈把欢,酒间详细地询问了变法执行的一些事情。国公爷问话,他们自然是有问必答。当然,孙元化也是革新一派,对杨乐的变法身体力行,因此山东各地变法正如火如荼的有序进行。
宴会到半夜方才散去。杨乐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官的官架子,因此获得了不少山东官员的拥护和好评。
修整一夜。杨乐再次启程,不过这次他决定不再乘船,而是乘马。乘船顺风顺水,虽然速度快,但是只能看到河两岸的情景,不能真正深入内地去实际考察,因此杨乐决定和诸葛师暂时分开,让三艘巨船先行去杭州把船上的货物处理一下,他带着两位亲近侍卫乘着马匹沿路寻访察勘。
至于去河南洛阳,杨乐觉得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他必须等确定了河南周围的安徽、湖北等地已经实行变法,而且成功把军政都抓到了革新一派的手里,到那个时候,是坐下来谈还是打,就由他说了算了。
杨乐没有在山东境内耽延,过了济宁便打马继续向南,直到看见了山东和安徽的界碑才缓辔而行。
他选择了京杭大运河西岸的官道作为南下路径,就是要看看大明的腹心地带究竟如何?这条路说是官道,实则是一条仅能错开车辆的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仅此一端,便可见大明江山是穷途末路。
杨乐穿着一身布衣,边走边看,仿佛成了一名游客。遇到道边的农舍便走进去讨口水,和主人寒暄几句,打探一下人民对变法的看法。天黑时分,便在一家农舍歇息,和主人直说到三更。次日清晨,杨乐和侍卫们早早起来,和主人殷殷作别,又上路南行。
走马半日,已是安徽平原地带。再往前走几十里路便是淮河,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
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杨乐站在淮河岸边,但见淮河河面宽阔,清波滚滚,两岸却是一望无际的河滩,河滩中野草灌木丛立,如同毫无生机的荒野一般。偶有大风吹过,便荡起漫天尘雾,扑面而来,呼啸而过,一片荒凉,一片沉寂。
杨乐不禁心生感慨,为何这块肥美的土地却是荒芜贫瘠?难道变法没有在这里实行?这些地没有分到农民手中,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带着疑惑,杨乐拍马沿着河岸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