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二字,源自《道德经》中“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一句。
后世对于《道德经》的许多解释,竟然就那么堂而皇之的编缀成书,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宋三对这些解释的某些部分,一直都不敢苟同。
在他看来,“冲”是一种状态,一种描述道不断向前的状态。你可以理解成时间,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道也在不断地补充。
正因为这种向前的状态,我们的道才是无穷无尽,用也用不完的。
让我们想一下吧。
仓颉,永远也不会读懂甲骨文了。
老圣,从没有读过《诗经》,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诗歌。
孔圣虽然编缀了《诗经》,但他肯定不会相信,不久后就有一个叫屈原人,以此为最高的追求,并且以一种叫“诗人”的“新奇”身份,和他一起傲立在华夏的文脉之中。
墨子不会知道诸葛连弩、电灯、蒸汽机……
司马迁甚至从来没有看过戏剧。
关汉卿永远也不会知道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叫《红楼梦》。
这就是道,永远不会停止向前的道。这种向前的状态,就是人类能发展至今,成为万物灵长的根源。
“道冲。”宋三喃喃念叨着,心中已经自己是听到了那个奇怪声音,对于道德经的断句,和自己平日理解的相同,心生喜悦,才会被代入那个玄妙的境界,看到那一幕幕的场景。其他的学子应该在听到那句话之后就醒来了。
等他睁开眼时,孙琦、高义,和那个老文生都瞠目结舌的看着他,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宋三疑惑的眨了眨眼,这请圣贤观其实还有个名字叫做“寸光阴”,在外人看来,应该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只是当事者会觉得过了很长的时间。这些在书里都曾记载过,他是知道。
可是此时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看着自己?“难道后面我看到的部分,不是一瞬间的事情?”宋三心中暗暗想到。
谁知那个叫孙琦的胖子抬起手指,颤颤抖抖的指着宋三道“你……你怎么一眨眼就白头了?”
宋三楞了一下,忙捋过一绺鬓发细看,果然是青丝惨然,白了大半。心知这其中定和方才看到的那些画面有关系,不由暗暗叫苦“这该如何解释?”
想来想去,只能强行辩解道“哦,何必大惊小怪,当年伍子胥久困昭关,思亲叹国,不也一夜之间须发皆白,可能是我初次进入圣庙,过于紧张激动导致的。”
“哦,也对。”那胖子孙琦竟然相信了。
可孙琦好蒙骗,那个见多识广的老文生却道“伍子胥是因为一家三百余口冤死,悲愤交加,心力交瘁才白了头发。你竟然能在请圣贤观之中心力交瘁?看来收获不小。”
宋三笑道“学生的确有些收获。”
那一旁的高义一听,也冲宋三拱手笑道“我也有些收获,不过可能不及仁兄了。”
“收获?”孙琦一听来了精神,随即脸上露出委屈的神色,竟然冲众圣贤雕塑和牌位拱手道“各位圣贤,你们搞错了吧?我才是第一啊,怎么我就没有什么收获?要不你们再仔细看看我?”
“噗呲……”宋三没忍住笑出声来,那孙琦闻声扭回头,怒视宋三道“你笑什么?再笑你也是个第二!”
那老文生再也看不下去,咳嗽一声道“个人自有机缘,圣庙之内不得胡闹!”
那孙琦也不是完全傻的,他可不敢得罪老文生,这老文生是个学过伪战技的秀才,自己只是普通文生,真把老文生惹怒了,自己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此时也只是撇撇嘴不再说话。
这请圣贤观是只有前三甲才有的待遇,一般请圣贤观之后,这前三甲对所读经典的领悟会高上一层。而以其他的学子在说文题目中对经典的理解,就算给他们请圣贤观的机会,用处也不大。
八王等人为了营造一种泯然众人的假象,从一众学子中强行挑了一个愚笨的顶替宋三,所以这胖子连外面那些学子也赶不上,怎么会有什么收获?
那老文生看着宋三点头一笑,又说道“既然拜完圣贤,不如就在圣贤之前做一篇诗文如何?”
三人知道这首诗是必须写的,虽然老文生用了询问的语气,但是那只是一种文人的风雅口吻。总不能说“你们现在写一首诗,必须写。”那样便未免不雅了。
这首诗会被留存档案,若是日后这些三甲学子真的成魂成圣,这些都是编写文史的材料。当然这也是三甲的特殊待遇,如果一个人的诗写的好,就会引动文能二次灌体,这种事情虽不常有,但也不算稀奇。每过几年都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不想走官场路线,却也要去考秀才、举人、殿试,都是为了这些借用圣庙力量,文能灌体的机会。这种文能灌体虽然不能让人直接提升文位,却能让人的根基更加深厚,日后对书籍的理解更深刻。
老文生一说写诗,宋三和高义就开始思考,只有那个孙琦大笑道“哈哈,写诗我是最在行的。说着提起文庙准备的笔,点上墨汁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