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最近突然对验证“物极必反”和人类情绪的关系比较感兴趣。反正,就是个稀奇古怪的课题。
那些厨子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不靠谱”的祖师爷,有几个厨子已经决定回家,把“庖丁”的画像,再重新挂回去。
“好了,明天都早点来。”宋三见也没什么嘱咐的了,冲着那帮厨子笑道“明日馅料多盘点出来,辛苦各位了。”他这自然是在准备冬至文会吃饺子的事情。
“老爷……”宋三一回头,刚刚跑出去晴雯丫头又跑了回来,气喘吁吁道“老爷,梁老爷子的儿子来了。”
“儿子?”宋三一愣,随即想到那不就是梁道行么?大喜道“梁公来了?”一边说着,一边往门口跑。到了门口,突然想到了什么,忙回身冲着那帮厨子躬身行礼道“辛苦各位。”随即才又转过身,飞快的往前厅去了。
“梁公,学生来了。”宋三小跑着前厅,正要躬身行礼,一抬头,却见梁道行一脸惊讶的看着他。
宋三一愣,低头看了看了,才发现自己此时还挽着袖子,衣衫下摆正缠在腰间。不由的尴尬一笑,忙把下摆扯开,袖子放下来,掸了掸尘土,才正正经经的行了个礼道“学生有礼了。”
“哈哈……”梁道行这才大笑,一把拉着宋三坐下,道“三郎,可酣否?”
“啊?”宋三一愣,半天才反应过了,梁道行这是再说王羲之东床快婿的事情,当日王羲之袒胸酣睡之事,乃是标准的魏晋风骨。梁道行是借此比喻,说宋三有魏晋之风。
其实也不怪高文位的看不起那些读书少的,其实不是看不起,而是你的层次和人家聊天,人家夸你,你都听不明白。
梁道行这就是标准的读书人聊天方式,互相说着说着,本来挺平常的,突然就蹦出句典故来,你听不明白,那就是你丢人了。
而且这句“可酣否?”一来是夸奖,二来带有调侃,这就显得不是在阿谀马屁了,这种调侃的语调中,不经意透露出的夸奖,才是文人互捧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句中的“酣”,有酣然的意思,所以又是再问宋三最近过的如何,顺不顺心。又是一种朋友见面的问候。
这个时候,如果宋三回答一句“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那就俗了,从学问上,就输了一筹。
所以宋三笑道“颜回输冠,君子长安。”
颜回输冠,是孔子和颜回的故事。颜回看到有人卖布,卖布的人说三八二十三,颜回自然说是二十四,于是两人打赌,卖布的输了就把头割下来,颜回输了就摘下头上的帽子。两人找到孔子裁断,孔子却说颜回输了。
颜回恼怒孔子不公平,准备回家,不跟着孔子混了。临走的时候,孔子和他说“千年古树莫栖身,断而不明勿伤人。”
颜回回家路上下起大雨,想要找个树洞躲避,但是突然想到了孔子的话,便远离了古树,却见一道闪电劈在了古树上。颜回心有余悸,回到家天色晚了,怕吵到妻子睡觉,便自己用随身的宝剑撬开了门。
结果走到床头一摸,发现有两个人躺在床上,顿时以为妻子不守妇道,就要举剑砍下去,却又想到了孔子的话,才点起灯火看个明白,才发现是自己妹妹和妻子睡在一起。
颜回是何等天赋,顿时就明白了,这就是孔子平日所说的“仁人君子,坐不垂堂。”也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忙转身又去给孔子道歉。
孔子见了他,给他解释说“你输了,只是输一顶帽子,那个卖布的输了,却是一条人命。所以你必须要输。”
而这个三八二十四,是所有你能听过的故事里,孔子唯一的谎言。
孔子是要告诉颜回,真理是不会改变的,比如三八二十四,永远不会变成三八二十三。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只有三八二十四是学问,当三八二十四,遇到了更高等级的学问,比如“人心”的时候,它可以不等于二十四。
这是仁义之道。
而宋三此时如此回答,第一是说自己输了,这是一个晚辈对长辈的态度。但是真的输了吗?别说他对上了梁道行的典故,就是个典故中的颜回,也非是真的输了。这就和方才那个夸奖,不是低俗的阿谀奉承一样,他这个认输,也不是卑躬屈膝。
之后的“君子长安”,是说因为“仁人君子,坐不垂堂”,君子趋吉避凶,便能长久的安乐。是回答梁道行的“酣否”,也是用君子指代梁道行,在给梁道行问好。
“好!”梁道行拍了拍宋三肩膀笑道“三郎学问,又精进了。”这就是纯粹客套了,精不精进,自然不是一句话里能问出来的。
“学生惭愧。”宋三拱了拱手道。
旁边晴雯和金莲两个小丫头互相看了两眼,都有些懵,她们半天都没听明白两个人在说些什么。
她们哪里会知道,就这两句问候,要是写小说,最少能水一整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