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夜月蝉鸣和明月醉春风的打赏,感谢投推荐票的书友,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
历史上,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还有广昌侯高文贵、怀仁侯吴子圣等明军,都曾入缅接驾,也都曾接到撤兵敕谕,无奈而退兵。
是愚忠到不敢违抗圣旨,还是担心违旨的后果,也可能是两者皆有。
窦英自然也知道救驾一说有点勉强。永历君臣还未深入缅地,谁也不知道以后将被囚禁的危险,他们是心甘情愿入缅苟安的,你救的什么驾呢?
再说了,你就是打着“救驾”的旗号,别人不深追究,永历要是不愿意出缅入滇,不愿意被救,那又怎么办?
来软的?苦苦哀求可不是窦英的性格禀性,而且还不一定好使。敕谕一发,你不听,那可就是抗旨不尊,大逆不道,是砍头的大罪。
来硬的?那你是“救驾”还是“劫驾”?就算永历君臣迫于兵威,出缅入滇了。以后会不会找个机会报复,会不会有大臣提议治罪,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弄得不好,窦英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好心不得好报。
其实,这也是很多穿越者的无奈。
因为你预测的祸福可是还没发生的事情,别人避过灾祸,或者承受福贵,多半也是不会感激你,因为他不知道将来的事情。
可要是放任不管,等到灾祸临头,或是福贵将要到手,你再提供帮助,又太晚而来不及。
难道只能当事后诸葛亮,放放嘴炮,来显出自己未卜先知的高明?比如“我早知道会这样,他就是不听”,“当初要是听我的,何至于此”……
窦英既然已经决定入缅“救”驾,这些日子以来,当然考虑过各种的可能,设想过几种结果。
所以,对于杜彪子的,也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顾虑。窦英理解,理解得很充分明白,尽管杜彪子没有说得这么直接露骨。
“杜叔——”窦英又一次叫出了这个显得亲近的词语,并抬手示意杜彪子听他继续说下去。
窦英抿起嘴角,缓缓说道:“杜叔的爱护,我自然是明白和感激的。您的顾虑担心,也是极有道理。我已经想得清楚,入缅救驾势在必行。至于是何种结果,现在还不好确定。但总要去试一下,才会甘心吧!”
杜彪子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已经想清楚了,那便去做吧!”
顿了顿,他吐出一口长气,笑道:“这些日子以来,你的智谋心计,着实让人刮目相看,由衷钦佩呀!”
“杜叔过奖了。”窦英露出开心的笑容,说道:“晚上的军议,还望杜叔、王叔支持小侄,使得入缅救驾不为众将所阻。”
“那是自然。将军之前的交代,我等都记得牢靠,绝不会误事。”杜彪子站起身,拱手道:“将军如无吩咐,末将便告退了。”
“杜叔慢走。”窦英起身相送,直到帐门。
回到椅中落座,窦英不禁慨叹一声,“我与你们不同啊!”
这个不同并不是指窦英死去活来的本事,而是他的思想,他的理念。
在当时的人们心里,忠君爱国是不可分割的,皇帝就代表着国家,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