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府,全设流官。
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
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清军入滇之后,当然也考虑到云南地方复杂,土司林立的情况。军事占领的只是九个流官为主的府,三江之外的土司府则多未触动,想是以威压人,让那些土司自动投效。
但清军军纪败坏,螨州将领也极贪婪,不可能不对土司的利益造成侵犯,也不可能不令滇省人民反感愤怒。
当然,窦英虽然是借势而行,但却不完全指望土司对螨清盘剥的反抗,民众对残暴压迫的愤怒抗争。他主要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积极展开军事行动,振奋民心士气,打击清军削弱其实力。
“清军占领滇省大部地方,也必然派兵驻守,便造成了分兵之势。”窦英用手指点了点永昌,说道:“有太子殿下坐镇,我军各残部或可很快重新集结,在兵力上可能形成局部优势,对远离昆明、援救困难的分散清军展开围攻。”
沐天波不置可否,问道:“边外之地,素来荒凉,如何有足够粮草物资供养大军?”
窦英的手指移到了八百大甸宣慰司的辖地,大约包括现在泰国北部的难府、帕府、南邦、南奔、夜丰颂、清迈、清莱等地。
在十六世纪中叶,缅甸东吁王朝势力强盛,占据景迈,南打暹罗,北侵云南。八百大甸土司刀氏避居景城(今昌盛)与缅军对抗。
而这时明朝国势衰弱,又在云南西南部抗击缅军的大规模侵犯,无力顾及八百土司。
现在,八百大甸宣慰司的辖地大多被缅甸占领,但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八百酋长刀氏依附暹罗,还在反抗缅甸的统治。
随着窦英的解说,沐天波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还未实现,但凭沐天波对滇省接壤各国的了解,觉得颇有成功的希望。
当时,在与云南接壤的异邦中,暹罗是对明朝最为友好的。
暹罗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最后一次谴使到明朝时,已经知晓明朝处境危急,后一度与明朝政府失去联络。
直到朱由榔即位之后,才派人前往暹罗通告了崇祯帝遇害、清军南下的消息。
噩耗传至阿瑜陀耶,国王帕拉赛命人取出神宗册封的诰命与金印,面北遥祭。
所以,沐天波才认为窦英要派兵进入八百大甸,打通与暹罗的陆路联系,从暹罗获取粮草物资的援助,也并非是痴心妄想。
当然,窦英是靠着对历史的了解,对此策略有着充足的信心。
讲解完争取外援,窦英又说到了内结土司,这本来是沐天波能够发挥所长之处,却因永历巡狩而不得施展。
“迤东土司的反清拥明意向应该最为明确,元江那嵩可为首脑。若有国公书信,再有朝廷封赏敕谕,当能举起义旗……”
“……普洱当占之,可连通迤东迤西,若元江起事,我军便可急援,起内外夹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