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若被牵制于元江,则永昌、大理鞭长莫及,我军或可趁势反攻,痛击敌人。”
窦英在不经意地恭维沐天波在土司中的威望,把他的书信放在朝廷封赏之前,这令沐天波很是受用,也为自己不能施展而感到遗憾。
而对窦英的判断,沐天波深以为然,更对他的眼光有几分钦佩。
元江府土知府那嵩的确忠于明室,实力较强。
因此,永历朝廷还特意加升那嵩总督部院衔;元江知府一职由其子那焘袭任,又加那嵩之弟那仑为佐明将军,那嵩为怀明将军。
而且,黔国公沐天波也以幼子沐忠亮入赘为那嵩之婿,以示笼络。
从沐天波的角度来看,那嵩起事抗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却不知窦英因何也能有此分析判断。
不管心中如何猜测,沐天波对窦英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再从窦英的战绩和经历来看,有勇有谋、有战略目光,可堪大用。
沐天波的态度更加亲近,对窦英说道:“我随万岁巡狩,却不舍小女深入夷穴,还想托付将军,带她入滇安置。”
窦英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下来。反正太子和两宫入滇,也会有不少的随从宫人,多个人也算不得什么。
沐天波见窦英答应得爽快,不由得放下心来,起身与窦英作别。
窦英送沐天波入了“宫门”,方才回转军营。一路上还在想,沐天波一番征询不知是何用意,倒象是在考较一般。
其实,窦英的猜测还真没错。沐天波除了托付幼女,还真是身负皇命,对窦英进行考较评价。
此时,沐天波已经拜见了永历,把窦英的见解简单讲述一遍,又赞其可堪大用。
永历入缅还要多多倚重沐天波,对他的奏报自然是颇多赞赏。待沐天波告退而去,永历回到内室,便开始对太子面授机宜。
“吾儿可重用窦英,不仅是沐国公赞其可堪大用,更因其绝不能降清。”永历其实也会分析判断,只不过胆小懦弱,只从自身安全考虑罢了。
太子眨着眼睛,猜测着说道:“父皇可是指窦英与清军有杀父之仇,又斩杀多尼和尚善?”
永历露出欣慰的笑意,夸赞道:“吾儿聪慧,一猜便中。”
看着太子有些腼腆地笑容,永历继续说道:“若论忠心,晋王也是可以信赖的。只是其已为亲王,赏无可赏,倒不如加恩窦英,更易使其归心。”
永历沉吟了一下,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形势不利,人心不古。叛将孙崇雅便是一例,其后或许还有效仿者。有一忠勇将领护卫,方才是万全之策。”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孩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