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无言,这种事该如何选择,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而在问出这问题之前,派洛斯心里就已经猜到了结果,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他也微笑着,对于NK-33发动机选择,个人看法非常明确。
派洛斯:“关于NK-33火箭发动机,这完全没有必要考虑,实在是太旧了!而方才提到的多发并联的动力系统,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试一试,只要推力冗余足够,在正式开展飞行试验之前做好各种测试......”
摇摇头,坚定地说到:“风险不大!”
为什么说风险不大,这还是要先分析N-1火箭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在科罗廖夫本人的设计原稿中,N-1火箭的第一级原计划是并联安装24台Nk-15引擎,全部围绕着火箭第一级外圈做对称的圆形布置。
科罗廖夫心里其实很清楚,同时使用多台引擎并联方案的风险确实不小。
因此吗,他给N-1火箭的第一级设计上做了充分地冗余,N-1的第一级有50655千牛推力,比原定发射需求多了整整30%。
理论上来说,火箭第一级最多可承受4台Nk-15的故障,面对发生故障的4台NK-15发动机,箭载计算机会发出指令,直接关闭跟故障发动机对称布置的另外一台发动机,从而能够保证推力平衡。
也就是说,科罗廖夫老爷子的设计原稿上做了充分地推力冗余设计。
如果按照早年的火箭第一级24台发动机方案走,机械结构设计风险不会太大,而导致N-1火箭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还是因为苏联的登月飞船超出原定方案重量。
超出了30%!
为此,苏联就只能把问题再抛给N-1火箭来解决。
怎么办,首先一级火箭的30%推力冗余是被榨干了,可这都还不够用,于是又只能继续给火箭放大,中途临时修改设计,在一级火箭的燃料罐下面额外安装6台发动机。
由此算来,火箭第一级总共达到了30台发动机之多!
恰恰就是新增的6台发动机安装在燃料罐上,所以问题就来了,在N-1火箭第三次发射中,失败原因便是因为这额外的6台发动机点火后,尾焰在火箭底部造成预料外的不稳定气流漩涡,导致火箭失控撞地爆炸。
除了第三次火箭发射失败是因为临时修改设计所导致,另外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则完全是因为箭载计算机问题,六十年代的苏联电子工业极端落后,这就直接导致箭载计算机出现了各种错误指令。
N-1的第一次发射,计算机错把一台Nk-15燃料泄漏引发着火问题判断成火箭失控,直接在起飞后68秒关闭了所有引擎并锁死了一二级分离机构,失去推力的火箭砸毁在距离发射塔大约52千米处。
第二次发射,8号发动机的液氧泵爆炸,在关闭了#8发动机后,计算机在起飞12秒的时候发出了关闭了所有引擎的指令。
指令确实发出了,但关闭讯号却并没有被18号发动机接收到,这直接导致N-1火箭推力不均,到最后,火箭以倾斜45的姿态砸回发射台上,近2300吨燃料和氧化剂的巨大爆炸几乎摧毁了整个发射台。
针对前两次发射失败,苏联工程师吸取教训,直接禁止箭载计算机在火箭发射后的50秒内发出关闭引擎和锁死一二级分离机构的命令,但这却又莫名其妙的导致第四次发射时未能及时分离已经使用完毕的火箭第一级。
————
种种原因表明,N-1火箭失败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登月舱超重,这导致N-1不得不临时增加6台发动机,加上临时修改设计时候,科罗廖夫老爷子去世,继任者水平不够,于是硬件上存在部分隐患。
其次,极端不靠谱的箭载计算机设计绝对是最大隐患,或许再说明白一点,当时苏联码农的技术不行,为箭载计算机编写的飞控程序漏洞百出,各种BUG才是导致火箭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这跟苏联当局着急要赶在美国之前登月,各种催赶工期也有关系。
总而言之,N-1火箭失败是碍于时代局限所导致,如果当时的箭载计算机靠谱一点,如果登月舱没有超重,如果苏联当局没有火急火燎地催赶工期的话....
如果NK-15发动机没有片面追求高比冲、高推重比指标,反而把发动机可靠性放在首位,或许结果将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