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间,出来喊冤的百姓有七八个之多,这些人有年轻的和老弱病残都有,他们见陈恒果真绑了秦献,看来是不怕他,这才敢出来伸冤。
“各位乡亲,大家先都起来,陈恒不才却也见不得仗势欺人之徒,为非作歹之辈,更见不得有人受冤,今日大伙的事陈某管到底!”
陈恒说完伸手让他们起身,但这些人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顿时失声痛哭,一个劲的给他磕头。
陈恒见他们这是真情流露,看来确有冤屈!
正在这时,一名差役由远而近跑了过来,冲陈恒道:“陈大人,知府大人有令,让去府衙,知府大人要升堂公开审案!”
陈恒抱了抱拳,道:“陈恒谨遵知府大人之命!”说完,又对这些人说道:“大家都到府衙去,知府大人公开审理你们的案子,你们莫怕,到时见了知府,有何冤屈如实说,知府定会给大家做主!”
这些人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起身跟在陈恒后面。
严升摇了摇头,并未说话,而是转身走在前面,陈恒等人押着秦氏父子,苦笑一声向衙门走去,此时距离他离开府衙才两刻钟。
陈恒是第一次见衙门的正堂,不免多瞧了几眼,只见正堂大门坐北朝南,门前一对威猛的石狮,门东侧立有喊冤鼓,门西侧立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大门正中悬挂着“青州府衙”的牌匾,门两侧各有立柱。
陈恒进了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那“明镜高悬”的匾额,而黄士新一脸严肃的端坐在大堂正中,此时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手持惊堂木。
皂、壮、快等三班衙役分列两侧,再后面是是两名刑名师爷分坐两侧,面前摆着笔墨纸砚。
所谓公开审案,就是不关门,看热闹的老百姓是不能进大堂的,就在门外,而且不能喧哗!
下一刻,黄士新瞪了一眼陈恒,随后命人给秦氏父子松绑,毕竟秦献是六品通判,此时尚未定罪怎能绑着,更何况他父子还有功名在身,这也就是明末,要是再早上几十年,就这一项也能要了陈恒的命。
功名就是一道护身符!刑不上士大夫也不是说说而已!
黄士新随后一拍惊堂木,三班衙役口喊:“威……武!”
陈恒顿时心中一紧,饶是他胆子大,此时也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若说什么地方最能代表朝廷的威严,也就数这衙门的正堂了。
按理说黄士新可以不管此事,毕竟还有一两天黄士新就要启程去济南府上任,但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升堂问案,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清正廉明,反而是有私心的。
其一便是因为陈恒,不是陈恒面子大,而是因为陈恒背后的巡抚大人,他一直记得当时曾师爷走时说过,巡抚大人非常看好陈恒。
其二,是他爱惜羽毛,同时他有自己的小心思,虽然在知府任上好几年都碌碌无为,但临走之际要是办上一桩漂亮的案子,既获得了名声,又证实了能吏之名,要是再弄些万民伞,百姓再搞个拦轿留靴的仪式,最后再弄个德政碑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