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继续激化着,熊廷弼主张守,王化贞主张进攻。
熊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李永芳其人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主张广建堡垒,进行防御;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过辽河,辽河以东百姓必然相应。
两人都说得对,可两人只看到了一面。
结果在交锋当中,王化贞占据了上风。
事实上,天启皇帝和大臣们,皆是知道守最为稳妥,只是辽东连年大战,国库损耗巨大,国力难以支撑,想要守根本没有钱;王化贞的攻击,可能失败,可能损失惨重,却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减缓财政压力。
一个是最优解,一个是最适合解!
最优解不如最适合解!
看着邸报,又是看着皇兄批阅的奏章,朱信沉默了,
看着涛涛的历史长河,他尝试想要改变什么,却是发觉无力至极,他只是一个蝴蝶,无论如何扇动翅膀,也无法阻止长江的水,向东流去。
西平堡失守了,明军损失惨重,宣告了防守战略失败,处处设防,处处失守……八旗军有骑兵,有强大的机动力,快速出击,总是能打击在明军防御薄弱点。
不久之后,广宁城发生了兵变,孙得功在城内发生了兵变,要献出广宁城,给予后金。
在混乱当中,王化贞逃离而去。
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
王化贞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
于是两人一路跑路,丢失了几十个辽东城池,撤退几百里跑到了山海关。
事实上跑的太快了,他们跑到了山海关时。努尔哈赤率领着大军,才慢悠悠到了广宁城,然后惊奇的发现,山海关以东,辽河以西,广大区域都是没有成建制的明军了。
不战而得广大辽西广大区域!
熊跑跑、王跑跑,你们牛逼!
“可惜了,王化贞终究是文人,可能是一个好官,却不是名将,终究是不如楚云飞,熊廷弼也不是李云龙!”
朱信无语道。
从士兵,班长开始,成长起来的名将,才是靠谱的,比如楚云飞,李云龙;至于那些半路出家,空降到了军中,刚刚出任就是军中高官的,根本不靠谱,比如熊廷弼,比如王化贞。
楚云飞遭遇了兵变,一营长要投降日本人,楚云飞立刻大怒,要亲手毙掉一营长,除掉叛徒;可王化贞遭遇了兵变,手下部将要投降后金时,竟然逃跑了。
在经历了西平堡大战后,后金损失不小,正在休整,两天后才到了广宁。
此刻,孙得功叛变,只是少数人跟随而已;此刻,王化贞若是鼓起勇气,召集部众,出手之下,早就灭掉了孙得功。只可惜,王化贞终究不是楚云飞,率先选择了跑路。
同样,在楚云飞遭遇了兵变后,李云龙能及时救援。
熊廷弼当时已离开右屯,驻军闾阳。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于是熊廷弼思考后,撤退了回来。
此刻,熊廷弼看出了广宁危机,却是选择了坐视不理,正好看着王化贞倒霉,果然半路上遇到了王化贞时,嘲笑了一番。将个人恩怨,至于国家利益之上,公私不分,这位熊大人够可以的。
接着,两人一路跑路,丢失了几十个城池,逃到了山海关,两人的跑路成绩,唯有甲午战争时期,叶志超可比了!
“两人死定了……熊廷弼自以为,辽东之败,最大责任是王化贞,却不知他才是辽东第一号军事首脑,王化贞只是第二号首脑而已!”
朱信叹息道。
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人还不如杨镐,不如袁应泰。
杨镐,在萨尔浒大战失败,可以说指挥能力不行;袁应泰,让辽宁,辽阳等失守了,丢掉辽东,可至少殉国了。可这两位却是逃跑将军,丢失了几十万部队,上百万百姓,率先跑到了山海关。
在奏章当中,熊廷弼、王化贞,为自己跑路,找了很多理由,不论是说的再好听,跑路了就是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