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熊廷弼,不由想到了民国时代的韩复榘。
有人说,韩复榘死的冤,在某种程度死的冤,因为很多高级将领跑路,也没有被枪毙;而韩复榘跑路了,于是被枪毙了。被枪毙的,主要是没有后台,关系差的;活下来,主要是有关系的,有后台的。
站在这个角度,韩复榘是有些冤。
韩复榘被枪毙前,也是喊冤道:“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
可违抗军令,一枪不放,丢弃大片防地,让整个防线动摇,把整个山东拱手相送,不杀不足以敬军法,不杀不足以振军心。这种角度分析,又是不冤枉!
“熊廷弼和王化贞死定了……谁保他们也必死无疑。魏公公不行,东林党不行!”
朱信叹息道。
比如,某个臣子死掉了,世人会说魏公公出手,害死了忠臣,其实没有天启皇帝允许,魏公公岂能下手。杀死一些小人物,魏公公可以亲自决断;可一些大人物,往往是天启皇帝亲自认可的。
接下来,不论是谁出手,都是救不下了这两个,皇帝要杀人,没有谁救得了。
至于出手救下熊廷弼,不说他不能,即便是能,也懒得去救!
一个逃跑将军,死掉就死掉吧!
…………
时间在流逝着,朱信发觉,他什么也干不了,只是一个多余的人。
只能偶尔看看奏章,看看朝廷的邸报,然后牢骚牢骚,发着嘴炮,接着什么也干不了。
清朝时,王爷等还能干政,在朝廷当中担任职务;可在大明,王爷被当成猪来养,想要干政,等着被御史乱喷吧!事实上,朱信时常看奏章,又是时常点评不断,也是犯了忌讳。
若不是天启皇帝,对他亲近至极,可能现在早就御史弹劾的奏章,一大堆了。
现在,他除了赚钱,什么也不能干。
“手头上已经有八十万两白银了……接下来,继续存钱,似乎是不对的……应该扩大再生产……只是自助餐连锁店和蜂窝煤都是遇到了瓶颈,想要继续扩大再生产,似乎动力不足……”
“最好是海上贸易!”
朱信思索着。
在历史上,都是说明清时代,闭关锁国,片板不得下海,禁止与海外交流,造成了华夏的全面落后,其实尽数是扯蛋。
明清时代,从来没有断掉与海外的交流。
所谓的海禁,不是中国不与外国交流了,而是只允许官方进行商业交流,而不允许民间与外界交流。实际上,就是官方垄断了海外贸易的庞大利润,民间无法共享。
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
明朝火器不行,引进了西方的火器,弥补自身不足。至于西方其他工业产品,质量差,竞争差,在明朝真的没有市场,只能是用白银进行交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杀戮不断,抢劫来的白银等等,尽数流入了大明,苦逼的为大明打工。
如今时代,海外贸易是允许的,当然前提是有关系,有门路,有背景……上下打点好了,才能进行。若是没有关系,没有门路,也不用想了。
“王承恩……我欲进行海贸……你觉得当如何?”朱信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