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诏安郑芝龙等海贼。
又比如开发台湾等等!
这样的小事情,成功了,影响不大;失败了,也影响不大!
当家不折腾,稳定压倒一切!
明朝洪武开国,设立了文官、勋贵武将、宦官厂卫还有亲王守边,这四个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的系统。到了永乐靖难之后,亲王守边这块就被削去了。而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武将也废物了。
如今,文官独大,皇帝只能靠厂卫制约。
只是厂卫,天生缺陷大,利用厂卫制约文官,属于皇权恶性化,制约了文官,可在地方上也是作恶不断,属于饮鸩止渴,短期看来,财政好转,边疆稳定,朝廷也听话,可长期来看确实加剧了危局。
很可惜,天启皇帝享受了厂卫制约文言的好处,他却要承担厂卫制约文官的坏处。
现在必须要打掉魏公公,用来讨好,或是麻痹士绅阶层,制造明君的假象,缓解皇帝与士绅阶层的矛盾。天启皇帝就是任用魏公公,导致了士绅阶层反噬,最后死亡了。
他若是继续任用魏公公,可能也会遭遇不测……即便是防备住了宫内暗算。可能,在江南会发生叛乱,发生清君侧!
首先要整顿内廷,防止他们实力增长过快,可也不能削弱的太厉害,被文官压制,从而被架空。
阉党必须要打击,这是讨好士绅阶层,麻痹他们的手段之一,但是不能打击过于厉害!
短期内,要掌控皇宫,接着整顿京营,建造新军;控制防线,防止八旗军打入关内,要扶植蒙古,避免蒙古被拉拢。
长期,则是重建勋贵武将阶层,提升军队战斗力;重建分封制,将藩王分封到了东南亚。
此外,为了应对流寇,最好在北方开始大移民,移民到了台湾、舟山等地区,减少北方人口压力,减少流寇滋生的土壤。
调查着宫内情况,朱信也是大吃了一惊,在宫中有太监一万五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凤阳,在南京,还有地方各个差遣的太监,若是连上这些至少三万出头;
至于宫女也是有一万出头。
朱信计算了一下,多数的太监、宫女处在了浪费状态,接下来要对宫内进行整顿。
招呼着王承恩,朱信等待着。
片刻之后,魏忠贤来了,田皇后来了,张嫣皇嫂来了,还有刘老太妃也来了。
“朕刚刚登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杂乱不断,而朝廷的情况不好,很不好。在关外,后金,蒙古扰乱不已。在关内,京城地区前年是旱灾,今天又是水灾,在淮北,山东地区,旱灾,蝗灾也不断!”
“内库没有多少钱了,故而要节省开支,宫内要裁剪宫女,还有太监!”
朱信开口定了调子:“朕年幼无知,不知治理天下之道,故而求魏公公,还有皇嫂,还有刘太妃多多指点!”
“妾身刚刚来,不知宫中事宜,就不多妄言了!”田皇后开口道。
皇后张嫣、刘太妃也是开口说道,选择了沉默。
在宫中,要多看,多听,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