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时辰,奏章就是批复完毕了!
准确来说,朱信多数奏章懒得看,直接让太监们上前念着,然后同意,按下了大印……只有在一些重要的奏章,才上前阅读着。
只是看着繁体字,就是再度头大。
看着竖行,还没有标点,再次头大。
“魏忠贤,接下来要颁布标点符号,用来断句!”朱信说道,然后在纸张上写出了逗号,句号,问好,引号,感叹号,括号等等,交给了魏忠贤。“提醒各个臣子们,奏折必然要有标点符号,帮助断句!”
“老奴遵旨!”魏忠贤道。
工作完毕了,朱信又是道:“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现要从太监当中,招募两名书记官,一名记载朕每天所作所为,发生了什么,说了什么;一名记载朕国家大事,国家要点!”
“书记官,有何要求!”魏忠贤问道。
“书记官,要写字速度快!”朱信说道。
让他写日记,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两个书记官,前去写日记。
工作完毕了,朱信开始出宫,到处闲逛着,了解着自己的基本盘。
多看,多思考,少说,不要瞎参合。
到了京营逛了一圈,吃空饷的不少,京城号称有十万大军,可实际名额不足三万,能打的更是没有多少,少数圈养的家丁,倒是有战斗力强大,只是几百人而已。
又是到了锦衣卫逛了一圈,结果也是松弛不断,所谓的特务机构,一点保密的味道都是没有,比起后世的军统,中统等,都是严格不合格;
又是到了匠作营逛了一圈,结果偷买铁料的不少,由于材料不合格,工匠打造的武器,也是垃圾至极,刀片笑死人,火铳是自杀武器。
至于说,工匠的待遇不好,的确不怎么样,可比起种地的农民,又是好了很多。很多工匠出生,若是能得到上司赏识,还是有进步的空间。万事就怕比较,与后世比较,大明的工匠很悲剧,可与同时代的农民比较,又是很幸福!
不断的闲逛着,了解着大明的家底,越是担忧,大明上下都是一个巨大筛子,漏洞不断。
唯一感到幸运的是,大明的权力结构太过完善了,杜绝了权臣的可能,杜绝了造反的可能。汉朝、唐朝时,要除掉权臣,皇帝需要勾结外朝的将军,彼此联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可他除掉某个大臣,只需要一道圣旨,就足够了!
这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时间在流逝着,朱信在不断调查着,不断记录着,记录着大明的各种弊病,各种问题,然后不断观察着,没有盲目出手,而是等待着。
时间流逝着,眨眼之间,三个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