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一个御史突然上前说道,啰嗦了一堆话,可主要意思是说,锦衣卫和太监出京后,喜欢耀武扬威,残害百姓,掠夺民财,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可有证据!”
朱信问道。
立刻御史上前,递交了一个个状子,上面写着太监在外面,不法行为,有地点,有时间,有具体案例,一点也不夸张,真实无比。
在登基的三个月当中,朱信在北京城到处乱逛,了解着北京的一切,研究着大明的各种情况;那这些臣子们,则是之揣摩着研究着这位皇帝陛下,了解着其做事风格,性格特点等等。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好似裴矩是大隋朝的奸臣,却是大唐朝的忠臣,还不是为了巴结皇帝,皇帝需要他变为奸臣,他就成为奸臣;皇上需要他成为忠臣,他就成为忠臣!
君王是什么性格,臣子们也是什么性格。臣子们在适应着皇帝的性格,不断巴结着皇帝,从而得到赏识。
种种行为得出,这位皇帝务实不务虚,得用干活来打动他。
朱信接过了告状的纸张,上面写着东厂和太监们,隔着不乏行为,看得他都是心惊肉跳,这种种事情皆是触目惊心,杀一百遍也不为过。
只是看着各个大臣的表情,朱信道:“朕知道了!”
这是东林党反攻的前奏!
不过,也该东林党上台了!
朝堂斗争的本质,就是平衡。干掉了阉党,让东林党独大,固然是找死;可让阉党独大,东林党无立足之地,也是找死。在君王眼中,东林党和阉党都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所谓的正确与否,也没有对错之别!
只是很快,朱信下了旨意,对于那些弹劾的太监和锦衣卫十八人,分别给予了不同惩罚,多数被处以罚银,只有几位被流放边关!
立刻,朝中东林党欢欣鼓舞。
至于阉党其他人,也是松了一口气,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位了必然要换掉一些人,让心腹上去。有人上位,升官发财;有人下位,丢官丢命。现在只是被罚银,只是被流放边关,算是不错了。
而朱信也是接着这样的机会,接管了匠作营,接管了锦衣卫,接管了御马监,接管了部分京营,开始整顿着,其中只是砍掉了少数几个人脑袋,多数只是罚银而已。
“让你们接管,不是让你们前去捞银子,而是让你们却整顿一切,恢复秩序。不要为了几个钱,丢掉了我的相信……若是做得好,朕会照顾好你们的子侄;若是做得不好,朕不介意挥泪斩马谡!”
朱信警告着。
在警告声当中,各个太监,还有文臣们,开始接管着各个职位。
不久之后,有人来送钱,他们也没有拒绝,只是掉头就是给朱信送来了。朱信不客气的收下了,权和钱之间,臣子们总要做出选择,接着赏赐了一些小物件,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