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在观察着大明,魏忠贤在观察着他。
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泰昌为人温和略显平庸之外,万历,天启都是聪明杰出之辈。这两位皇帝虽然出色,但是因为成长于深宫之内,对于民间疾苦所知不多,其实很好糊弄的。
可这位皇上,幼年时代为信王,喜欢在街头乱逛,又是到了江南走了一圈,甚至到了日本走了一圈。论及智商,不如万历,天启,却熟悉民间疾苦,对于世情的了解,唯有太祖和成祖两位生活在民间的皇帝可比。
崇祯待人宽容,对于宫内贪污了内库的太监们,只是要求其退还贪污钱财,并修改了相应的制度,提高待遇。然后警告不要第二次而已,很少直接清退,正所谓用老不如用新的。
当然了,若是事后继续贪污,那就是严惩不贷了!
事实上,很多贪污的太监,事后也不在贪污了……倒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不值得。过去贪污,是因为管理松懈;现在贪污,是因为管理严格。为了几个小钱,丢了官不值当。
有权就有钱,靠着手中的权力,可轻易获取金钱,没有必要贪污皇上府库的那点钱财。
又是在郊外买下了一些地,用来安葬死去的太监和宫女,可谓是仁厚至极,在宫内大得人心。
又是勤政至极,每天批阅奏章不断,很少拖延到第二天。
又是将一些重要的奏折,简单记录,放入了档案室当中。
同时,命令档案室宫女审计朝廷一些钱粮,很多贪污问题,皆是被发觉了。可皇上却是隐忍不发,似乎在等待着时机。
新皇给他的印象,是稳重、谨慎、老练,做事情不急不躁!
现在刚刚登基,可能还不会运转皇帝权力,却是很有分寸的试探着,还在试探着各个臣子,试探着自己真正的权力所在!
…………
不久后,有官员上疏请求为魏忠贤立生祠,朱信看着笑而不语,魏忠贤赶紧上疏辞免为自己立生祠,朱信顺水推舟的就答应了。
几日后,魏忠贤主动向朱信请求,辞去提督东厂的职务。
朱信好言安慰了几句,以让魏公公休息一段时间为名,让王承恩暂时接管了提督东厂。
不准修建生祠,又免去了魏忠贤提督东厂的职位,这是要打到阉党的节奏,犹如一个风向标,顿时把朝中的局势给搅动起来了。
浙党徐大化见势头不妙,就暗示表侄御史杨维垣弹劾崔呈秀,袒护魏忠贤,来一个丢车保帅之计。
而工部主事陆澄源干脆来个将计就计,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崔呈秀,说当初熹宗夺情是因为三大殿没修好,现在三大殿已经修完了,崔呈秀还不请辞,霸着兵部尚书的位子,到底想干什么?
陆澄源的诛心之言,让崔呈秀立刻上疏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放他回去守制。
守孝三年!
朱信不由想到了张居正,张居正就是因为夺情,被很多人怨恨不断!
于是,下旨答应了崔呈秀的请辞,不过对于崔呈秀空出来的兵部尚书,朱信却是选择了被发配去南京的前兵部尚书王在晋。
王在晋,可是大明少有知兵之人,比起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等人,却是更加出色,只可惜没有关系,只能是到了南京去养老。在辽东的观点上,与他不谋而合,正好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