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眼中火焰在燃烧着,接下来,大明将会连绵不断的战争,唯有战争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后世中学历史课本上写道,一个国家遇到了内部危机,通常只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内部改革,一个是外来战争。或者说,两者往往是一起进行的,先是进行内部改革,积累了充足的金钱,,军队战斗力提升,然后对外发起战争。
只要战争胜利了,就能缓解一切矛盾,君王就能提升威望。
就好似万历时代,先是张居正改革成功,又是万历三大征胜利;
又好似明治维新之后,接着发生了甲午战争。
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是为了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改革的胜利成功。
就好似历史上,明治维新实行之后,问题不少,各种矛盾也在加剧着,可是发动了甲午战争,取得了胜利,振奋了国民精神,于是百姓们欢欣鼓舞,当权者威望得到了提升,改革中暴露的问题,也被胜利掩盖了。
同样的,王安石变法后,也是对西夏发生了战争,结果收复西夏失败了,损失无数,结果再也压制不住反对派了,于是王安石彻底失败了。若是击败了西夏,那时王安石变法当中各种问题,也不算是问题了。
同样,罗斯福新政,也没有传说当中的英明神武,暂时缓解了矛盾,可积累了更多的问题;可二战前来救命,于是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正所谓,战争是上帝的裁决,谁胜利谁就正确。
现在他登基了,也要发动战争,只是北方的后金太硬了,血拼后金,说不定会碰的头破血流;故而柿子找软的捏,台湾岛上的荷兰人,还有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却是好对付至极。
接下来,要发动战争,守护台湾,东南亚才能移民。
掌掌控了台湾,东南亚,才能移民,才能安置流民,缓解北方的矛盾;此外,那里一年三熟,可一产下大量的粮食,缓解着北方粮食不足。粮食比银子更重要。
到了明末,流寇不断的时代,那时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就好似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后,主力尚且存在,那时手中有大量金银,可是没有粮食,而陕西又是灾区也没有粮食,没有了粮食军队也失去了支撑,于是溃败而去。
乱世当中,无粮不稳!
……
不久后传来了消息,魏公公被贬了,被贬到了福建镇守太监。于是朝中东林党,立刻欢喜鼓舞,只是还要继续,还要痛打落水狗。
“陛下,魏忠贤离京之后,携带了几十辆马车,携带金银无数,又是招募了三千死士跟随,欲要谋反!”
几天后,上朝时,一个臣子上前弹劾着魏忠贤。
朱信无语了,魏公公人缘太差了,这是痛打落水狗的结果。
只是魏公公,招募了三千死士,可能是半真半假,可能招募了一些士兵跟随,主要是为了防止路上被某些人报复;至于说造反,只能说想多了,靠着那临时招募的三千士卒,想要造反,只能说想多了。
哈哈,东林党太嚣张了,也该打击了。
朱信站起身来,很是生气的取出了有个奏章,恶狠狠道:“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尽数是子虚乌有,尽数是瞎扯淡!”
“现在,大明正在危机时刻,需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而不是党争不断,以直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