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大明地域而言,蒙古兵、女真军、广西狼兵等,是第一等的兵员。在京城,三千营当中,主要是蒙古骑兵为主;李成梁坐镇辽东时,手下多是女真军,那时努尔哈赤是其麾下将领。
第二等兵员,主要是山西、湖南等地区等,那里的士绅敢于抱团,也是不错的兵员。
至于江南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兵员最差了。
简单而言,越是山区,越是战斗力强大;越是平原地区,越是战斗力弱。越是富裕的地区,越是战斗力弱;越是贫穷的地区,越是战斗力强大。
故而,在兵员的招募上,主要是山西、四川人为主;至于山东地区多山地区,也是适合的兵员。还有那些矿工,盐场等工人,也是不错的兵员。至于帝都百姓们,不适合打仗!
若是一味的招募他们,也只会出现弱兵,很容易溃败!
大明的战斗方式,主要是戚继光说的,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发。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步兵分队则出车列成鸳鸯阵,藤牌手在前,次钯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与敌人厮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
可这种战法,在遭遇了八旗军,遭遇了努尔哈赤时,却是遭遇了致命的破绽。
在对抗蒙古时,那时是大草原,可以从容的摆开队形,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从容自在;可是在辽东,在萨尔浒战役当中,那里多是山岭为主,地势崎岖,根本摆不开阵型。
于是,大明的火器大阵就是被破掉了。
此外,在战争当中,敌人不会傻傻的摆开阵型,约定好时间,然后俩军冲杀在一起。而是在趁着敌人不防备的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在八旗军围攻杜松部的时刻,杜松率领的大军,还来不及展开阵型,还来不及发挥火器的威力,就是遭遇了袭击,遭遇了灭顶之灾。
事实上,戚继光的车阵对抗蒙古有效,可对抗八旗军无效,地形发生了变化,火器的威力也是下跌了!
朱信不断思索着,前世的资料,不断总结着。
近代军队的崛起,起始于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他开始用精密的组织与严格的纪律约束其军队。随后,欧洲军队日益重视组织与纪律,甚至有欧洲军事家认为,手持木棒的、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军队,一样能够击败装备精良而组织混乱纪律涣散的军队。
先说组织度,近代军队哪怕是征召而来的军队,都有严格的组织,每一名士兵,每一名伙夫,每一名民夫都有完整的隶属关系。而近代军队的指挥官,清楚的知道自己部队人数,一般精确到个位数。所以,经常能够在欧洲近代战争历史中,看到精确到个位数的参战人数、精确到个位数的阵亡人数。
而传统的封建军队,其征召大多以贵族为单位,某一只部队是某位子爵征召来的,就隶属于这位子爵,最高指挥官肯定不知道这只部队的战斗力和素质,甚至未必知道这只部队有多少人。
然后就是纪律。近代军队的诞生,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分别经过了古斯塔夫时代、西班牙方阵时代、横线战术时代、纵队战术时代等多个时代。
在这超过200年的时间里,滑膛枪技术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同样拥有滑膛枪(甚至更优秀)的中国大明,未能挡住北方野蛮人的进攻;而拥有近代军事体制的欧洲人,用同样甚至更粗糙的滑膛枪,征服了美洲、征服了非洲、征服了除东亚以外所有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