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卿将包拯送出城外以后,便兴冲冲的抱着企划书、两本话本,以及会员样卡会去找高天昌商量具体的实施办法,诸如连锁店的店名、商标、slogan、主营业务等等,还有包拯的股权分配问题。
回家路上,因为成功说服高长卿,包拯很是开心,不禁再度哼起,“我有一头小毛驴……”
其实,包拯之所以帮助高长卿经商,主要原因当然是想让自己过上更奢侈腐败的生活;其次便是想在北宋培养资本。
包拯是个比较简单的人,他从未想过玩政治,混成权倾朝野的高官,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如今的中国,发展现代化。
就算包拯有心,他也做不到,论政治手段,他前世一介武夫,初中毕业,也不是什么高官,根本不懂政治。
何况,就算真把现代的高官扔到古代官场,也不见得能混多好,同样是混官场,凭什么现代人就要比古代人聪明,殊不知许多现代官场还在玩的猫腻,都是些古代官场玩剩下的。
当然,根据历史走向,只要包拯不作大死,位极人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即便身居高位,想由上至下改革大宋,依然困难重重,远的不说,单讲宋朝的两位改革家,范仲淹与王安石,两人全是深得皇上支持,在原有的社会基础上尝试改革,可结果都不大理想,范仲淹客死异乡,王安石背负了近千年的骂名,直到近代才被正名。
只是微调都这么悲催,包拯要是进行现代化改革,还不被人就地弄死。事实上,别说皇上支持的人改革会失败,就算皇上亲自下场玩改革,也不见得会成功。什么叫改革?改革便是从既得利益者手里抢钱,偏偏封建社会的既得利益者还最有势力。
既然由上至下不可以,那由下至上总行吧,朝廷、士大夫不是瞧不起商人吗,包拯便从底层商业改革开始,一点点培养资本,让资本主义提前在北宋成长起来。
一个人对抗一个阶级或许是天方夜谭,但培养出另一个阶级来对抗原有阶级却是充满可能的。
之后几日,高长卿天天往包拯家跑,商量茶楼改革的具体事宜。
期间,包拯也去合肥县见了一次高天昌,老爷子不比高长卿初出茅庐,他经商一世,就算不懂包拯的营销理论,也了解百姓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高天昌对包拯评价极高,刚巧他也上了岁数,便趁此机会将家里的产业全托给高长卿打理,并以高家三所茶楼二成股份为薪资,聘请包拯当高长卿幕僚,也算是包拯以知识产权与经营能力正是入股高家。
再然后,包拯与高长卿经过数次商议,终于定下新茶楼的名字,便叫桃明茶楼,桃夭夭与郭明珠,各取一字,结合而成。
九月中旬,雨前居、花坞居、宝云居三家茶楼歇业十天,按照包拯的一些小建议,全部重新装修成集吃喝玩乐一体的高档会所格局。
九月下旬,由高长卿出面邀请合肥乡绅望族,包括金知县、黄县丞等人参加三家桃明茶楼的集体开业典礼,并在典礼上当场赠送了桃明茶楼会员银卡,来看热闹的乡亲纷纷问这是什么玩意儿,高长卿便顺势详细讲解一番会员卡的优惠制度,并趁机宣传。
包拯当然也出席了开业典礼,只不过他是以高长卿好朋友的身份,受邀而来,全程都是个打酱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