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自己熟知这段历史,还是挡不住大势的洪流。小势可以改,大势不能逆也是一种在历史空间里的生存之道。
至少目前苏寒也只是能做到这些,要想改变真正的历史,或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海边,海水随着风势哗哗作响,苏寒只是远远的看着水面上停泊着的无数艘船只迎风而立,就心中升起无比的震撼。
随行的郑和向苏寒介绍着不同的船类和作用,最吸引苏寒目光的莫过大明宝船,通体由铁力木制成,光船身就接近六十米,排水量相当于后世1200吨。
“郑和,这次出海父皇交代你什么了吗?”苏寒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交代,当然有了。皇上让郑和务必生擒南洋最大的海盗头子陈祖义,押回大明听候发落。”
“哦,还有要让我大明的船队扬威于万里之外,结交各国友邦,开大明万事之基业。”郑和面带自豪之色,看着苏寒。
“不知郑总兵船队何时出发。”见没有什么重要消息,苏寒随即问起出海的时间。
郑和虽然是太监,但苏寒并没有叫郑公公,反而以总兵称呼。
郑和心中自是十分高兴的,“等到这个月季风来临之时,就是船队出海之日。”
皇宫中,朱棣听着面前一袭锦衣之人汇报着消息。
“朱高煦最近有何谁接触过吗?”
“皇上,二皇子最近只与齐国公和王将军接触过。”
“没有其他文人或者谋士之类的人吗?”朱棣接着问道。
“并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二皇子每日都只是在府中学习枪法,闲余之时才会出来逛街体察民情之类。”
“退下吧。”
半个月后,苏州刘家港。浩浩荡荡的大明水师陈列在岸,身后是千帆不尽的船只。朱棣和诸位大臣站在搭建的高台之上,俯仰着下方壮阔的景象,苏寒也赫然在列。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擢郑和为大明船队正使兼总兵,王景弘吴宣为副使和副总兵。二皇子朱高煦一并随之。”
“臣,领旨。”
“朕要你们记住。”朱棣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出海巡洋,朕不要异国一块国土,也不要一分金银,朕要的是让我大明船队恩泽四海,要天下各国共同富足。
“起帆。”
随着郑和一声令下,数千船只缓缓而动。
“皇上,海上风大,还是不用上去了吧!”见朱棣移步,夏原吉劝道。
“无妨,朕要亲自送船队远航。”
“抛瞄。”
所有官兵和大臣都上了宝船后,船队终于开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