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康第二次回到石脑中学,还了解到一些低级趣味儿的现象。
老师们最近一个时期,讲故事成风。
只要腾出来空闲,三五个人聚在一起,或者集中在某个老师宿舍,或者集中在北边山丘,或者集聚在酒桌旁,开始嘻嘻哈哈的讲故事。
这里有一个本村的老教师,工龄30多年了,一直工作在这里。听年轻老师说,他手里搜集的故事最多,至少也有几百个,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腥味儿一个比一个实足。
他讲的三个姊妹赶庙会加油的故事,鱼肉而已的故事,传遍了石脑的三里五乡,三兄弟打猎分兔子的故事,朗格朗的故事,剥刺的故事,早年他到省会进修学习时,已经传播到了省会。
最出名的是朗格朗的故事。
他总是绘声绘色地演讲,讲到精彩的地方,他就会自行添加一些具体的细节,使得故事达到人们想象中的最佳效果。
朗格朗的故事讲的是,从前一个穷秀才,家里很穷,30多岁了还娶不媳妇。等到了40岁的时候,有人从邻村里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
结婚之后媳妇回娘家小住。他一个人在家感觉很无聊,天天盼着媳妇回来。
有一天他去村北地里锄地,快要接近晌午的时候,实在干不下去了,就坐在地头歇着,不一会儿,他远远看见一个女人,从村东小路走过来,隐隐约约还看到旁边还有一个男人。
他还认为这个男人是随便哪里走来的,也没有在意。
当这位女人远远从另一个小路,快要走近往村口的时候,他才看清楚是他的媳妇。
他急忙收工,扛起铁锄就往回跑。
跑到家里一看,媳妇正在床收拾他还没有叠起来的被褥,他急不可耐在媳妇脸亲了一口。
媳妇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他赶紧下了床。
“朗格朗,朗格朗,朗格朗,”这位男子下床后发现,原来老岳父坐在椅子,顿觉尴尬之至。
就唱着“朗格朗”的歌曲,假装没有看到老岳父,摇头晃脑地走出了屋子。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面对老岳父了。
可是,眨眼功夫,大街的人都回家吃饭去了,自己总不能因为老岳父在家里,就不回家吃饭吧。
于是又壮着胆子回到了家里,一进门看到老岳父仍然坐在那张椅子。
他不敢正视老岳父,低着头不好意思地,没话找话地对老岳父说道:“您老人家是什么时候来的?”
老岳父绷紧脸,严肃地说道:“你朗格朗的时候,我就来了!”
这个故事简单叙述就是这样子的,可是,到了这位老师们的嘴里就变得很复杂了。常常把围着他听故事的人,逗得前仰后合的。
朱友康认为,这样的故事形式非常好。它不但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多学习多写作,而且还可以养成讲故事的好习惯。
还可以锻炼即兴发言、即兴演讲的本领,还可以给演讲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只要把这件事做好正面引导,那就可以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于是,他首先在团委管理的《蓓蕾之春》小报,每个月添加两期增刊,专门刊登师生们撰写的好故事,还评出一二三等奖来。
还在重要节日里以团委名誉搞各种活动。
比如,故事会大赛,故事表演争霸赛等等,从正面引领故事,从而减少低级趣味儿故事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