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舟县来的四个人,乘车跟在友康开的拖拉机后面,来到友康家。
友康的父母已经搬到了友康这边来住,友康带着客人进了家门,先介绍了母亲,然后跟正在院里摘花生的母亲,介绍了客人。
客人道谢后落座,友康忙活着给客人们倒水,母亲从外面走进来,陪客人说话。
一听说是竹舟县来的,不用聊天母亲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她立刻警觉起来。
这件事除了友康和美珠在蓬州县城居住不清楚之外,其他自家人都是知道的。
因为母亲、父亲、书旗伯父等,都参与了友全大哥去竹舟盗墓的行动计划。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友全八岁那年,父亲英年早逝,为了寻求生路,友全的母亲把八岁的友全丢给爷爷奶奶,只身一人到外地逃荒去了。
在长期的流浪掏饭过程中,被竹舟县某村的一个好心人收留,后来和这家的大儿子结婚定居下来。
这家大儿子原来也是有配偶的,只是因为疾病,留下了两男一女,提前驾鹤西去了。
收留友全母亲之后,尽管定居下来,因为家里三个孩子,也就没有再继续生养。
在这漫长的几十年里,友全母亲也曾几次回到蓬州老家探望。多次给儿子友全家寄钱,来补贴生活困难的友全家用。
友全也曾去看望过母亲几次。孩子大一点之后,还带着大儿子和大女儿到过那里几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友全的母亲年龄大了以后,友全也曾和她商量过过世后的打算。
当时母亲答应儿子友全,要叶落归根,回到老家老伴身边。
因为竹舟县那边老伴是有原配的,只是死的早一些而已。
所以,友全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他总盼着母亲离世后能和父亲合葬在一处。
母亲有病之后,他有意带着大儿子多次去竹舟探望,其目的就是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谁知道,母亲死了之后,竹舟那边单独做主,把母亲下葬在本地。
这一举动让友全措手不及。尽管费了很大周折,还是无果而归。
因为下葬时竹舟县那边邀请友全一家,都去参加了葬礼活动,当时竹舟方要求友全出资共同办理丧事,遭到了友全一家的强烈反对。
友全一家认为,母亲在八岁时就离开了朱家,来到竹舟这里,几十年来一只照顾着你们一家老小,出资办理下葬事宜是你们家的本分,完全没有理由让友全一家来承担。
在母亲下葬的当天,谈判破裂。
那一天下着小雨,友全一家把老人埋葬了之后,没有再回竹舟那里,而是直接回到了旅馆。
他们来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了这家旅馆,他们把挖坟工具早已藏在旅馆里。
在旅馆里,他们再次进行了临时策划。
他们认为,母亲有言在先,绝对不能让老人遗骨他乡。
他们来之前,就已经提前准备了挖掘工具,装在口袋里。
于是决定留下三个人住在旅馆,其他人买票坐火车连夜回老家,在老家做好应对下葬的准备工作。
友全和老大老二留了下来,友全的家属带着其他孩子连夜回了老家。
他们三人等晚十二点之后,退了旅馆,拿着短把铁锨和事先准备好的大块包裹出发了。
他们连夜冒雨步行了十二三里地,来到了位于一个丘陵地带,打着手电筒,找到了白天下葬的坟头跟前。
他们一个人在地边高处站岗放哨,两个人分别拿着两把铁锨,急急忙忙开始挖掘。
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敲开棺木,盗出棺木里的骨灰盒,装在事前准备好的大包裹袋里。
然后,他们又草草地填埋了刚才挖掘的坟坑,匆匆离去。
第二天天亮以后,他们坐火车把骨灰盒运回到了蓬州南丘村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