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权倾魏蜀吴 > 第七十三章 登基费用问题

第七十三章 登基费用问题

苏陌身为虎贲中郎将,何进身死宫中,按说他有保护不力的责任,不过现在没人顾及追责苏陌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家都忙着一件事,那便是刘协的登基仪式。

董卓西凉骑兵速度极快,几乎可以和距离较近的丁原同时抵达京城,外藩带重兵入京向来是大忌,因此必须尽快传令给他们,让他们返回驻地。

现在大将军死了,唯有圣旨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刘协登基显得愈发迫在眉睫,只有刘协立刻登基,然后号令董卓、丁原返回,京城的危机才算解除。

皇帝登基一事,董太后已经全权交给袁隗操办,一方面是表达对起初支持刘辩的袁氏一族之信任,另一方面则是信任袁氏一族的能力,毕竟登基大典是要花不少钱的......

如今的大汉国库有钱吗?答案很明显,那就是没有,如果有,刘宏也用不着卖官敛财。

大汉国库不仅没钱,而且还负债累累,入不敷出。

首先大汉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赋税,赋和税一分为二,大汉7-14岁的儿童每年需要缴纳20钱的“口钱”,15-56岁的成年人需要缴纳120钱的“赋钱”,这两个加在一起,便是汉政府的赋收入。

而税则是山泽鱼盐市的从业者,根据收入情况,按比例纳税。

说完收入,再说说汉政府的支出。

汉代官员名目繁多,光是官员薪俸,就要占去财政收入的一半,另外灾荒年代,汉政府的赋税是会大幅缩减的,不仅如此,政府还要拨款救灾。

可即便如此,只要国家稳定,财政收支还是可以保持在稳定状态的。

但灵帝时期,大汉已经与西羌打了近百年的仗,光是军费已经让财政捉襟见肘了,何况北方鲜卑也已经撅起,东汉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布防。

另外,灵帝时期地震、牛疫、水旱、蝗虫等灾难特别多,汉政府财政收入比心电图还起伏不定,加上黄巾之乱的损耗,东汉的财政早已崩溃。

其实东汉也经历过西汉那样的繁荣,东汉立国之初,皇帝刘秀起于草莽,格外的节俭,他的节俭带动了当时的风气,所以后来之君要百官降薪的时候,大家也都欣然同意,节省的支出达数亿钱之多,这也是东汉初期每年的财政收入能达到40多亿钱的原因。

不过今时非同往日,当袁隗接过大司农杨赐拿过来的账簿时,差点没哭出来,这账面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赤字累累,这别说办理皇帝登基仪式了,就是开个酒宴的钱都不够。

“这......杨司农,老夫没有眼花吧?”袁隗看着杨赐,一脸不可名状的神情。

“咳......”杨赐也颇为尴尬。

“袁大人,您没看错,的确是没有一分钱。”杨赐将账簿从袁隗的手中拿过,放到了桌案上,神情里满是无可奈何。

袁隗眉头皱了皱,看着年纪也不小的杨赐道:“莫不是你这老小子监守自盗,挪用国库之资?”

杨赐摇头苦笑,扶着袁隗坐下,然后道:“袁大人,您可别调笑我了,我俩同朝为官多年,你还不知道我?何况挪用国库是多大的罪名,我杨赐哪担当的起,国库的的确确是挤不出一枚铜钱了。”

袁隗还是有些不相信,他知道朝廷财政紧张,可也不至于到这一步吧,皇帝登基大典可是要花不少钱,并且后天就要举行。

即便不从国库拿,他筹措自家财产都来不及,袁氏一族财大气粗不错,可钱也不是现成的。

“田赋不是已经提高了数次吗?怎么还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袁隗看着杨赐道。

杨赐点了点头,顺便给袁隗倒了杯茶,尔后才陪着笑脸道:“已经提了三次了,从十五税一,到十税一,再到五税一,这要再是提升,老百姓可就扛不住了,袁大人,要不然皇帝的登基大典,你再想想别的办法?”

袁隗瞪了杨赐一眼,猛地拍了拍桌案道:“杨老弟啊!我能想什么办法啊!我袁家虽然资产颇丰,可一时之间如何能凑得这么多银钱!就算凑得,我袁家也要掉上一层皮,你让我怎么给族人交代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从纨绔到拥兵千万!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