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三国演义,有两个地方最让人魂牵梦萦,心神向往。
阳翟的颍川书院和荆襄的鹿门书院。
而两个书院的杰出人才更是各领风骚,虽然没有正式交手,但是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联想。
当然书院真正的起源在唐朝,汉末只有官学私学之分。
颍川书院乃是颖阴荀氏、长社钟氏、舞阳韩氏、陈县陈氏等颍川几大士族共同建立的私学。
集结了颍川的名师才子,就连太学也稍显不足。
虽然颍川书院遭到了黄巾的破坏,但是经过几家一年的修整,书院也焕然一新,恢复了往日模样。
特别让人欢欣的是,书院南方的桃林初长,已初现规模。
今日,便是颍川书院继黄巾之乱的首次“开学”。
当然古今的书院核心精神都是相同的,颍川书院也展开了一个盛大的开学典礼。
当然,它们称之为祭孔。
同样是开学典礼,也有一些区别。
汉末比现代人更注重仪式,对于祭孔的开学典礼更为看重。
荀爽作为书院名望最高、学识最渊博的第一人,自然成了此次祭孔的主祭人。
荀爽正衣冠,在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
而祭祀议程也称之为三献礼,初献、亚献和终献。
荀爽将准备好的帛爵供奉至香案之上,宣读供奉孔子的祭文。
所谓帛爵,分别是黄色的丝绸以及仿古的酒杯。
念完祭文之后,郭宽也随着众人向孔圣人五鞠躬,并齐诵《孔子赞》。
亚献和终献,由舞阳韩氏和长社钟氏的两位名士献香献酒。
一套议程下来时间不短,郭宽也觉得氛围神圣,浑身充满了追求圣人言行的动力。
当然,开学典礼自然少不了“校长”发言的环节。
外公荀爽代表颍川四大家族向书院的所有学生致词,以灵帝解禁党锢入题,结合太平道的动荡,大讲治国爱民之道。
激昂慷慨,振聋发聩。
郭宽也觉得受益匪浅。
不过下面进行的事情就出乎他的预料了,外公荀爽讲学之后竟然冲自己微微一笑。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我想诸位颍川学子必然听过一首民间歌谣,
颍川大乱兮市为墟
母不保子兮妻失夫
赖得郭宽兮复安居
是的,这首歌谣是颍川百姓为了感谢曾经的郭佐军而做,他火烧波才、智破广宗为扫平黄巾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他与诸位同入书院,不知诸位可想听其讲道?”
现在的郭宽在颍川,名声还真不容小觑。
颍川书院的学子们听到小小年纪就名噪一时的郭宽要演讲,一时间群情激奋,热闹非常。
郭宽心道,这是把自己当成学生代表了。
不过,外公你这偏心的也太明显了吧,大家都知道你我的关系,就这么让我赤裸裸地刷声望有点不好吧。
但是我怎么还有点小兴奋呢!
荀爽确实有让自己外孙刷刷声望的想法,同时也有考验郭宽一把的想法。
毕竟,这种临时的讲学对一个人的学识、志向等各方面都要求很高。
望着台下,对于这群未来可能位列三公、执掌一方、名垂青史的才子名士。
如今他们在台下,而自己在台上,成为了他们的领头人。
一股从未有过的自信油然而生,不敢称欲与天公试比高,但郭宽发现自己并不差。
也许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