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了整衣冠,郭宽便开始他的演讲。
“想必诸君都听说我参与平叛黄巾,可是你们想过么,在中平元年以前,也许他们只是耕农制匠,或是贩夫走卒。
是什么让他们拿起了锄头,拿起了刀枪,成为反贼?
在战胜黄巾之后,我俘虏了很多黄巾士卒以及家眷,我问过他们很多遍,你们为什么会造反。”
看到台下的学子们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深思,郭宽组织语言,继续说到:
“他们告诉我,因为活不下去,想找一条活路。
于是我继续追问,你们为什么活不下去?
他们说他们税赋徭役繁重;
他们说他们仅有的一点土地被人兼并;
他们说他们被自己的族亲压榨;
他们说他们无路可走。
最后我问不下去了。”
包括书院的一些西席,以及几大士族的中年俊才都被郭宽弄得脸色不好。
郭宽对于他们的变化不闻不问,专心致志的讲好每一句话。
“因为在座的诸位,绝大部分都是这群人眼中的门阀士族,包括我自己。
是我们害得他们活不下去,死路一条。
但我还有疑问,我们和我们的家族不都是读书人么?
为什么会这样?
《春秋》没有教我们兼并土地,《诗经》也没教我们封固山泽。
难道我们才是大汉的蛀虫么?”
对于郭宽一连串的指责,学子、观者都躁动起来,在台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对啊,我们读的是圣贤书,我们做的圣贤行,怎么可能是蛀虫呢?
我们有前辈陈蕃、窦武、刘淑三位先贤。
我们的目标就是像他们三人一样被称为国之贞士,朝之良佐。
还有我们更熟悉的颍川四长,德行高尚闻名于世。
那么,为什么有的士族会在圣贤之路越走越远呢?”
躁动的学子们,又随着郭宽的提问,再一次陷入深思,郭宽以新的视角发现了新的矛盾。
他们也是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为什么?
“因为他们丢了士人的精神。
所以,我想问在座的诸位,什么才是我们士人的精神?”
台下已经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郭宽,等待他的回答,包括荀爽等老一辈都极其期待。
“是从我们的先贤一代代薪火相传,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生命,转达给我们的,一颗永不消散的火种。
郭某人在此大言不惭,将先贤的士之精神与诸君一叙。”
所有书院学子都高度紧张,等待郭宽的归纳概括。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乃士之维新。
坚定追求、百折不挠,乃士之刚强。
成士为公、忠诚为民,乃士之奉献。”
台下包括荀爽、钟繇、郭嘉、赵俨,甚至郭宽不知道的荀彧、陈群等等,都默念着郭宽所说的维新、刚强与奉献。
所有的学子没有了之前的焦躁与迷惘,每个人散发着狂热的目光,盯着铿锵有力、挥动双手的郭宽。
眼眸里的目光也许可以叫做崇拜,叫做信仰。
“圣上解禁党锢,并不是一件喜事。
因为未来的你们将给出仕为官,你们的肩上有了更重的担子。
诸君,从今日开始,你们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