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我扬汉威 > 第七十四章 精英

第七十四章 精英

精英治国,而缺乏制度的约束,对于华夏而言,后果非常可怕。

自王朝出现,华夏历朝历代几乎都实行精英治国。无论是贵族世袭、门阀士族,还是科举状元,哪个不是当时的精英,然而,治理的结果如何?

无休止的内耗,政见不同而相互攻讦,政见相同又结党营私。这些不都是精英们最擅长的么?

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的斗争,明朝的东林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除了宦官不是学术精英,其他各派哪个不是文化精英或者是政治精英。

最终的结果呢?一地鸡毛而已。

因此,在官员的选拔上,秦汉决定分为事务官和政务官。政务官可以从事务官中选拔,也可以从社会精英中遴选。至于事务官,只需要有专门的技能知识即可,哪怕中学毕业,经过培训,符合任职要求,即可上岗。

秦汉一直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做到即可,完全不需要优秀。因为,越做越好的结果是,招聘人员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进而,变成一群人精从事事务性工作。

这时,总有人想要出人头地,就会借机拉帮结派,相互斗争,最终内耗拖累运转的效率。然后这些精英再进行改革,机构运行愈改愈复杂,而且是朝着这些精英有利的方向改革,最终造成一种假象:机构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这些精英。

因此,秦汉决定拉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就需要限制社会精英进入权力体制的数量。当然,这只是治标之策。治本,在于制度的创建。

秦汉知道,这些对于他而言,毕竟太远。当务之急,还是培养可用的人才。至于内耗,现阶段应该不会出现。

只是,秦汉对教育必须有自己初步的设想,这样,他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前行。

幸好,他知道某些症结所在,可以从教育制度设计之初,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若是如此都无法推动一次思想和学说的大爆炸,那就只能说今人不如古人,白活矣。

秦汉见秦建计对自己创建学校的想法不反对,就非常认真地说道:“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因此,办学这件大事,就托付给伯父了。”

秦建计闻言,顿感心潮澎湃,壮志满怀。他口中呢喃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真是太好了,太精辟了。

猛然间,他抬起头道:“子元,我定不负你的所托。”

秦汉握着秦建计的手说道:“伯父,你一路带兵前来,肯定累了,先去歇息。学堂之事,我们改天再谈。”

这时候,秦建计才发现,他们已经聊了近一个时辰,他的腰腿都有些酸疼了。

目送秦建计进入房间休息,秦汉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异常欢快。

这番畅谈,打消了秦汉对于改革瞻前顾后的心理。他一直认为,贸然在这个时代进行改革,劳心费力,还不一定能够有所成效。但华夏后世屈辱的历史,又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