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象刚走到家门口附近,老远就看见门口有一大堆人。
咦?围这么多人干嘛?
他拍马走近一看,心中大喜:是姐一家人回来了!
大姐张元华今年二十岁,三年前父亲去世前几个月嫁与南阳人江信明。
这江信明是明经出身,后来选到相州当了县尉,此时明经并不逊于进士,混得好还是很有前途的。
他们家属庶族地主,祖上最大的官也只是在北魏当过县令,虽然这在普通庶族还算不错,但是和高门就没法相比。
张大象估计他这次回京,肯定是三年任期已满,赴吏部候选。
当时官员任期有三年也有四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一般近处富裕的州县干三年者比较多。
而偏远的州县一般会干四年,因为路途上可能会花上小半年,三年任期太短,不利于官员管理地方政事。
“姐,回京咋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也好让二弟来迎接呀!”张大象说完,跳下马去。
“接什么,反正有驿站的车马,很方便的,大郎,你可真有出息,这么快就当上四品了!”
姐怀中还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幼童,她旁还站着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有些羞涩地望着自己。
“哥奴,赶快叫大舅呀,傻愣着干什么!”姐伸手拍拍他的脑袋。
“大舅……”
“哥奴长这么大了?来,大舅抱一下!”张大象一把将他抱起来,以前有书信往来,他知道这个外甥。
那小孩也不哭,只是回头望着他爹娘。随后姐夫江信明也过来见过了张大象。
“走,回屋说话!”张大象挥挥手。
……
“哥奴,吃沙琪玛!”张大象递给他一块糖。
哥奴也不客气,接过之后大口吃起来,连声叫好吃。
随后张大象又让姐与姐夫尝了尝,姐知道这糖是他做的以后,笑道:“大郎,想不到这几年你还把厨艺学会了,这糖真好吃,改日有空你可得教教我!”
“当然没问题,很简单的!”
随后,一家人扯了一些家常,张大象问江信明:“姐夫,此次回京,对于新职可有什么想法?”
“我当然是想留在京城,实在不行在附近当一个畿(ji)县尉也可!不过这也是吏部说了算,我可没什么门路!”
畿县,是指两京所在州(雍州、洛州)除了京城所在县以外的其余各县,其中长安附近畿县远远胜过洛阳附近的畿县。
这些县的县尉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位置,一般是提供给科举及第之人,其他出身的人不容易得到。
唐代,科举及第的士子们若要想快速升官,有人总结出了一条固定线路:
进士、制科及第-----校书、正字-----畿县尉、京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中书令等等。
拾遗、补缺二职设立于高武时期,现在还没有此职,不过可以直接当侍御史、员外郎,大体上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