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旻下线之后正吃着外卖,就听到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扭头看见陈林友和王馨回来了。
两个新生这回看到祁旻在实验室,倒也不再拘束:“哟,师姐,吃外卖呢?”
她对于这种管自己实验室老板叫“师姐”的称呼方式没什么意见,所以也应了一声:“是啊,食堂那不是人多么。”
“真是,食堂太挤了。”王馨凑过来看了看祁旻碗里的东西,“师姐,这是什么呀?好吃么?”
祁旻看了一眼小票:“这是叫……多兰冒菜。还行吧,就是油有点儿大。”
“那师姐,我们下午干什么呀?”王馨接着问道。
祁旻有些奇怪,她不都说了要学Python么?难道去吃个午饭就学完了?“你俩Python看了没?”
“哦……那个呀……那不是去图书馆也能学嘛?”王馨有些迷惑地问道,“在实验室没有实验了吗?”
“你们传代的细胞要过夜生长之后才能看。”祁旻平和地说,“咱们生物信息学实验室一般也不会整天整天地做湿实验,处理数据和写代码还是有很多工作量的。”
她这么说之后,两个一年级学生就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Python了。因为都已经是读博的人了,祁旻也就没有再具体地给他们安排学习任务,只是发邮件告诉他们周日要开个小会,检验一下他们的语言学得怎么样了。
——
之后祁旻又打开Jupyter看了一眼,全尺寸类脑体的生成代码一切正常,此时正在占用“雨云”中35%的计算资源。
祁旻的类脑体项目在“雨云”超级计算中心使用计算资源是采用动态的分配方式,分配给她的计算资源理论上无上限,但却要根据当时计算中心课题组使用“雨云”的情况进行调整。虽然她是与周晓姗研究员合作,但“雨云”总要优先满足自己课题组的需求。
因此即使现在“雨云”计算资源的总利用率还没达到一半儿,但由于计算中心的课题组优先占用了闲置资源,分配给类脑体项目的计算资源也只有这么些。
当然35%的“雨云”已经非常快了,真正在世界上能排得上名次的超级计算机还真不是大学里自己的小玩意儿能比得了的。不过祁旻还是在想,或许她可以想办法多要一点儿计算资源,这样没准儿在过年之前她就能把文章重新投出去。
祁旻正想着找个什么理由跟周晓姗研究员提一下儿,仿佛是心有灵犀一般,微信上立刻就收到了柯栎的消息。
“你的项目怎么样了?还需要我的号么?”柯栎在微信上问道。
祁旻有些奇怪他突然这么问一句,也没个前言后语,但转念想怕不是他的RNA结构预测算法又出了什么问题,正需要她来“互相帮助”呢。
“周老师同意我用‘雨云’了。”祁旻回复道,又接着打字,“你不用跑代码吗?”
这回回应她的是柯栎的语音通话申请。
“怎么了?”祁旻接起来问道,“RNA结构预测算法出毛病了?”
“唉,你都猜着了。”柯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不是大事儿,就是……我拿公司做深度测序测出来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结果。”
“发给我看看。”祁旻说道。
柯栎从微信上把他跑出来的一组奇怪结果发给祁旻,祁旻从电脑上打开压缩包,看了一眼这十几条序列,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