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萌从来不缺钱粮!
只是分配制度存在着极端的致命的弊病!
帝国晚期钱粮不足,加派三饷。
表面上看,是因为“辽剿练”开支增加,朝廷钱粮不够!
实质上,是皇族宗亲越来越多,吃的越来越多,把朝廷吃空了,没钱粮了,没有财力支持“辽剿练”了,不得不向民间加派搜刮!
而这加派,当然落不到皇族宗亲们的头上,也落不到依附着他们,得了皇族支持,主掌朝堂的官僚们的头上!
可怜的,只能落到小民百姓身上了,帝国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东林恰恰是站在这些小民百姓一边,帮着他们说话,抨击皇族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官僚的!
“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皇上爱万世,人亦恋妻孥。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升斗之储?皇上欲为子孙千万年,而不使百姓有一朝一夕?”
东林骂的相当狠,而且胆大包天,直骂皇帝!
这在封建帝制下,是极其难以容忍的!
所以,皇帝派出了他的狗阉党,将东林打杀了一通,总部书院也给推倒了!
所谓的前六君子、后七君子,就是在这过程中,被杀害的!
后七君子之中,有一个叫做黄尊素的,他有个儿子,叫做黄宗羲。
这个黄宗羲,博学多才,经史百家、天文、算术、玄、沙都有造诣。
在主世界的历史线上,还爆出了一个著作,叫做: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共二十一篇。
篇,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
篇,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篇,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全书核心思想:天下为主,皇帝为客。
这个思想,与近三千年前的、备受孔子尊崇的姜太公的思想,遥相呼应。
太公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这种“以民为主”的思想的提出,比西方领先了三千年。
可惜,这种思想,被历代皇帝封禁着!
主世界历史线中,被大列为!
第七号世界,大同帝国太平八年的这个时候,黄宗羲四十三岁,为一郡之长,忙于政务,没功夫写什么著作。
南萌时期,弘光帝报复东林之前不支持自己做皇帝,黄宗羲是活跃分子之一,被抓起来,关监牢去了!
范文成到南萌去活动,把被关的东林人救了出来,他也在其中。
后来鼓动百姓,“争要和平,反对战争”,他也是活跃分子之一!
对统一南萌,是立有功劳的。
再后来,论功行赏,他虽未参加科举,没有进士功名,但也上过皇帝的课、直接被赐同进士出身。
在朝廷做小吏两年,太平三年被扔下去做县官了,太平六年成为一郡之长。
张伟为帝,每年从国库拿十万两做私人的花销,虽然节约,但也花销万两左右。
便是万两花销,这与小民百姓比起来,也是二三百倍的高于!
但是,俗话说得好啊:凡事最怕比较、全靠同行衬托。
与前代大萌皇帝每年百万两的级别比起来,当今皇帝,就是圣明至极、仁义至极的千古一帝!
黄宗羲每每想起当今皇帝,想到皇宫欠修,后宫败落、长草,就感动不已、眼圈发红、浑身热血沸腾、充满了力量!
跟着这样的皇帝,有无穷的干劲啊!
“父亲心目中的圣君,也就是这样了吧?!”
他觉得当今皇帝与他,以及他的父亲,都是同道中人!
为了这个道,便是殉道而亡,也是在所不惜!
太平七年,新政试点实践。
黄宗羲所治金华郡便是其中之一!
金华郡下有八个县。
新政实践,受到了保守势力反抗!
其中,以金华县的大土豪温氏为最大!
温氏拥有耕地五十余万亩良田,家族由温氏五老做主!
他们先是雇人去哭庙,其中不乏一些文人重赏之下自有勇夫。
黄宗羲不屑!
将那些文人记上了黑名单。
动员小民百姓,他是专家啊!
便有百姓,向那些要搞事的人,扔烂菜叶、烂泥巴,咒骂他们!
你们这些不要脸的!
真是斯文扫地啊!
你们还有脸来见圣人!
呸!
圣人见了你们都脸红!
你们算什么圣人之徒?
你们就是杨朱之流!
义愤的百姓,还将他们包围起来,不准人去给他们送吃的!
你们饿死活该!
饿死你们这些贱人才好呢!
你们这些贱人,就是米虫,死一个省一份粮食!
有个家伙为了赚钱,给温氏卖力了,文庙跪了一天,结果被他老子知道了,跑过去一顿痛打:你丫的不要脸,我还要脸呐!
被打的滚在地上哇哇哇大叫!
最后被拎着耳朵回家了!
围着他们的百姓,见状哄然大笑!
温氏见这一招没奏效,舆论、声势没搞起来,就又升级了对抗手段!
他们派了家族子弟,又以更高价钱雇佣了狠人,混进郡城,然后化零为整,蒙着面,突然发动,冲进了衙门,想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
结果,朝廷早就有预计。
黄宗羲在二十名持着落后火枪的捕快、四名持着阿卡47的兵卒、以及一名绝顶高手的保护之下,反而逆袭,将那伙恶人给杀了!
冲击衙门,形同造反,格杀勿论!
随后,金华温氏,就成了过去式,白白给朝廷送了五十多万亩良田,其他折钱四百多万两!
温氏五老各个武功不俗,更有一套合击阵法,相当了得,但在阿卡47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像金华郡这里的事情,不止这一地有发生。
毕竟新政,是触动大地主的利益的!
官绅都一体纳粮了,何况土豪?
大萌时期,税率很低,一般说是三十税一,但其实根据土地肥沃贫瘠不同,是分等级的。
在农业文明时期,耕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占有这生产资料的与否,可以分出两种人:地主,以及佃户。
税是向田主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