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上祝丽莎、卢雪静,轻车熟路入住怡翠楼。
翌日。
无论是黑老包、还是包黑子,都是不喜礼品的。张涯略加思索后,便带上十根胡萝卜,在刘小乙的陪伴下,前往府衙拜访包拯。
寒暄见礼。
看看张涯的胡萝卜,包拯欣慰点点头,假装严肃地说道:“张远之!我已知晓此事。然则,因何如此行事,说服我!”
一方开门见山,另一方也无需藏着掖着。
张涯淡淡一笑,徐徐解说道:“包太守!此乃解州盐池之大计……碱面顺利推行民间,每年获利可达数十万贯!”
“远之!切莫妄语,此物怎可如此?”包拯挑眉说道。
“面食宣发、加入碱面,能提升食物利用率……”
张涯神色如常,继续解说道,“如此以来,民众必定需要。四口之家,若以冬麦为主,年需一千克有余,需出资百多钱。”
“嘶!壮汉能节约半石麦粉,这可节省了数百钱……”听懂了这番讲解,包拯瞬间惊异万分。
“对!节省下的粮食,可养活几十万人。”
张涯提高声调,再次强调一下,继而说道,“然则,碱面、馒头、笼包……都是新事物,急需广而告之,让民众明白其中好处。”
当着老包的面,再提及包子、包子,着实有些不妥。
张涯便换汤不换药,称呼其为笼包。
“至善之策!州府允之。”
包拯说着话,看着张涯,若有所思,“罢了!此生财之道由你而来,且劳心费力甚多,便让你分一杯羹。”
如此时代背景下,个人力量微乎其微。
芒硝资源、销售渠道,包括生产人手,都在官府手中,张涯能从中撬上一口,获利高达数千贯,这就是个大胜利。
若是过于贪婪,就需要亲自下场,组织各个环节的生产,和各种势力争斗。劳心劳力不说,要是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
舍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获得各方的帮衬才是王道。
这个交易,是范仲淹牵线搭桥的,为了官府获得利税千石芒硝,是解州盐池负责送达的,为了增加盐池产出。
炼化生产,清霄道长等人起早贪黑,是冲着化学之道。否则的话,人家御风修道之士,干嘛冒着毒气危险,苦哈哈的当苦力。
想及如此,张涯笑道:“多谢太守宽宏。碱面由奇异阁售卖,小乙哥会照章纳税。太守若是有空,不妨担当评委?”
“试吃馒头!何日开启?”
“就是品尝参赛选手的成果。为了公平起见,需要十二名评委……此时已有十五位报名,明日突击学习,后天街前比赛。”
“不记名投票?此议甚佳!”
包拯不由地皱皱眉头,才点头说道,“嗯,成!那日我请李通判也去……府前衙役可否充当评委?”
不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只是搂草打兔子而已。
并不展开解释什么,张涯淡淡笑了笑,起身拱手道:“太守!任何人皆可为评委。只是街面不够宽,否则可请百位评议。”
宁州城面积不大。
知府包拯、通判李彬,以及十位小吏、或者衙役,担纲评委一职,参加馒头等新食物学习、评议大赛。
这则劲爆的消息,从城北传到城南,也就是小半天时间。
陪着祝丽莎、卢雪静逛逛街后,张涯一行人刚回到怡翠楼,老鸨齐大娘子带着满脸笑意,恭恭敬敬、矮身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