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位于紫禁城中,太和殿之东。每日午后,皇帝与内阁臣属就在这里议政。
此刻未时已过,太子朱祐极坐于阶下御道左侧,沉吟着似乎有话要说。
按大明的规制,皇帝登基便须册立太子,太子冠礼后即要参与内阁议事。当今圣上自元丰二年身染沉珂,不论朝会、阁议都仅是身至,不再言语,政事全交于了太子与内阁。
皇帝坐在御座之上,面目笼罩在一片阴影中,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太子朱祐极见阁臣俯身勾勾画画,记下了方才议定的国事机要,吐气开声道:“总捕诸葛真灼的奏章,列位阁老可曾看过了?”见众人轻轻点头,也不言语,朱祐极续道:“凉州豪强周宾,纠集匪类,夜袭书院,以致学子喋血,名士殆身。如此行径,令人发指!”
站在西向尾桌后的东阁大学士刘吉闻听太子此言,出声道:“殿下所言甚是,如此恶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顿了顿又说道“此事已传扬开来,朝野蜚议,流言广播。为安定民心,震慑宵小,臣乞诛周宾九族!”
不想此时内阁次辅,华盖殿大学士万安开声道:“祐之老成谋国,安定民心,杜绝后患之言甚是精要。然我大明例律无有连坐之法,若要株连九族,需待琼林会后,修改律条,然后施行。”祐之正是刘吉的表字。
万安身侧文华殿大学士刘珝闻言说道:“朝廷法度,岂可朝令夕改?万阁老所言正是。然周宾此贼恃强凌弱,败坏世道人心,却不可不思一良策,以绝后效。”
与刘珝相对,站于殿东的文渊阁大学士赵翊沉声道:“凉州刺史高如进,公忠体国,耿介不苟,周宾一党交其发落,定能严惩宵小,弹压蜚议,以慰圣心。”赵翊顿了顿继续说道“臣闻,是夜周匪持厨刀闯入,书院学子唯有以木械相抗,死伤者甚众,还请陛下下旨安抚,以彰圣德。”
太子朱祐极沉吟道:“那便由赵学士拟订安抚的旨意,待内阁审定,送至宫中,盖上印玺,便行下达即可。”
一旁文华殿大学士刘珝再次开声道:“那周匪一党所以能成事,多半还是因着书院中仅只一些木制器械。若是备上一些兵器,师生自保无虞。”
闻听刘珝此言,一旁刘吉叫道:“此事万万不可。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乃是朝廷规制,太祖时已有。若冒然废止恐将生出事端。”
次辅万安闻言说道:“祐之此言差矣。这禁兵令仅能挟制安善良民,那目无法纪的匪类自有办法去弄兵器。匪为刀俎,民为鱼肉,我等于心何安?”
只听这时一直未说话的武英殿大学士姚方理道:“周宾一党手持厨刀行凶,说明朝廷的禁兵令还是有效验的。”
次辅万安闻听姚方理说话,不再言语,挺直身躯望向站在自己对面的另一位次辅谨身殿大学士任世安。
未等姚方理说完,任世安便出声打断道:“微臣想起一件旧事。熙宁七年腊月初八,明照坊大火,宁国公阖家死于火中。”
闻听任世安此言,太子心内有些疑惑,不知他为何讲起十年前的旧事。
只听任世安接着说道:“当时微臣执掌顺天府,正负责察查此事。事后,勘验尸身发现,宁国府一家在火起之前已被利器割断脖颈身亡!”
“不错,”次辅万安接口道“当日辅时上报详情,陛下为防朝野震怖,惊惶生乱,与内阁议定压下此事。”辅时是任世安的表字。
万安说完这话,望向东侧与太子斜对而坐的内阁首辅明光殿大学士李咸。
李咸虚发皆白,有些老态龙钟,闻听此言,缓缓起身道:“确有此事。”
太子见他起身,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咸施了一礼,再次落座。
一旁任世安接着说道:“此事虽然压下,但京中流言蜚语传出不少。自那以后,京城之内上至官员阁属,下至贩夫走卒,人人家中私藏兵器。这禁兵令已然是名存实亡。”
这时刘珝接口道:“既然如此,不妨便行废去。”
不想刘吉低喝一声道:“万万不可,刘学士方才曾言,朝廷法度岂可朝令夕改?这禁兵令若废,只怕朝野不安,致生祸乱。”
刘珝皱眉接口道:“这禁兵令名存实亡,与不罪家人之法岂可同日而语?”
次辅万安并未理会二人争执,说道:“近年,扬州不再严查兵器,治下的人命案反较往年减少了三成。”
太子朱祐极沉吟道:“果有此事吗?”
殿中众人闻听太子发话,不再言语。安静了一阵,执掌刑部的大学士刘珝开声道:“确有其事。扬州送至京师勾决的名单在此,确较往年少了三成。”
“只怕那减少的人是互殴身亡!”刘吉沉声道。
刘珝刚要反驳,只听太子轻咳两声,望向首辅李咸,笑了笑说道:“不知绩熙公以为如何?”
首辅李咸站起身,先缓缓对着皇帝施了一礼,然后道:“这禁兵令本是当年太宗反正之后定下的规制,原是为防军械流入民间,四民之乱再起。此令施行已有百年,若说不合时宜,要加以订正,也属当然。若要废止,却需缓缓而行。骤然而废,恐将生变。”李咸喘了两口粗气道“辅时,和光,祐之三人深晓兵事,不如便由他三人拿出一个章程,经内阁议定后,报由圣上御批。”
太子点点头,说了句便依阁老所请。任世安,姚方理,刘吉三人领旨谢恩。
此时殿中一片寂静,殿外幽深的宫墙间,仿佛响起了风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