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终会归于平静,不变的是学习。
其实在哪都是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学习?
良好的环境学习氛围。
水烛关掉了声音感知,选开《现代历史总纲》。
文化改革之后的2043年,第一场被正式记录的文化革命,“合同分异”。
这理论不知道谁提出来的,反正就突如其来的实施了。
在物质生活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程度时,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其中包括了人需要的存在感,被存在感,以及一些契合自身理念和三观的事物。
所以有了合同,分异。
每个人都将自己喜欢的,会的,希望的。
不喜欢的,不会的,不希望的标出来。
然后根据大数据显示,将你从天涯海角的另一面加入你喜欢的,你会的,你希望的圈子里。
分异反之亦然。
那时候,大多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圈中畅谈自己的事,获得极大快乐。
因为你不是唯一,你能被理解,你能被互相尊重等等等。
会有千千万万的知己跟你一样。
那难道能不快乐吗?
水烛现在就觉得,瞧了同学们一眼,不知为何他们喜欢的事物跟水烛完全沾不上边。
明星,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看。
还有一些聊的七杂八杂的东西,水烛统统不知道。
所以,水烛还是有点怀念那个合同分异的年代的。
合同分异第五年,宣告废除。
因为,确实有许多弊端。
首先,便是嫉妒,我们同样在一个圈子,凭什么你比我做得好?
其二,便是当新鲜感过去后,整个圈子犹如死水般枯燥无味,除非真的是有兴趣聊上五年的,少之又少。
其三,便是“死”,兴趣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慢慢培养的。
其四,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没有痛苦的人生不能叫做人生。
不过,虽然被废除了,但依然有许多人怀念每一天都会有知己的人生。
水烛也是,不过希望淡许多,水烛只是不想一个人孤零零的而已,即使已经习惯。
虽然合同分异初衷是美好的,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知己的世界里。
只是,这种刻意的知己真的是知己吗?
水烛觉得是,毕竟挺相同的。
看完书后,水烛又觉得无聊起来。
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那也是要有好书对不对,可是好书总是有看完的一天的。
这一点,水烛深信,经历了十年小说洗礼,水烛眼光贼高,非奇异不看。
所以,就很难受。
水烛挺怀念小时候弱智的自己。
只有弱智的时候才能将现在看不下去的书当做快乐源泉。
老子说的弱民之智意思也就是如此。
不过体验了现在智商的水烛也不愿意回到以前的弱智状态了,虽然快乐,但愚蠢。
愚蠢,会做出自己不希望的事。
应该也没有人愿意当弱智吧?
如果要反驳,请先弱智哦。
水烛不由的笑了起来。
话少的人,总会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的思考许多东西,感悟也就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