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上书,奏道:“六国时,诸侯你争我夺,各国争相用优厚的待遇来招揽周游列国的学者。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法令统一出自朝廷,百姓治家就要努力耕田做工,士人就该学习法令制度。
可今日的儒生不学朝廷的法令,却一味的效法古代的制度,以此来抨击当下,祸乱人心,相互之间非议法令,祸乱黔首(百姓,秦朝的百姓都是用一块黑布将头发包裹起来,曰黔首)。每当朝廷颁布新法令,他们就根据自家的学说来妄加评议,入朝则口是心非,出外则街谈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这样的情况若是得不到禁止,势必会造成君主权势下降,臣下的党羽形成。唯有禁止才能有利于国家,臣请史官将秦国史记之外的其它史书全部烧掉,除博士按照指责收藏的的书籍外,凡天下私藏的《诗经》、《尚书》,及诸子百家的言论著作,一律上交至郡守、郡尉处焚毁。有胆敢私下讨论《诗经》、《尚书》的处死,借古非议当朝者灭族,官吏发现而不检举同罪。命令颁布,三十天后仍不将私藏书籍焚烧者,处以黥刑,发配到边疆修长城服劳役。
所不去者(不用焚烧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有道理啊,这话说得范简都觉得很有必要。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这就是叫人安分守己,是什么身份就应该去做什么事。
李斯口中那些儒生乃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特殊产物,儒生们在以前可以周游列国,去兜售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即便是不能为官,也可以成为君子、公子的食客。战国四君子、吕不韦、各国的诸侯、卿大夫哪个有身份的人都是要养一帮门客的,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现在不一样了,天下一统,老秦用官僚取代了贵族阶层,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已经没有闲钱来豢养食客了。为官的就要努力造福一方,为国为民出力,养一群的食客实在没必要,秦始皇也不看你是不是贤士君子,而是看你为官的政绩。
没有了主子,诸侯时代的儒生们日子就不好过了,非议当朝的法令制度,怀念过去被豢养的美好时代,这是必然的现象。
这些没用的家伙,别说是秦始皇了,就是范简都想坑了他们。
“巢王,丞相所奏你有何看法?”秦始皇摆摆手,让赵高将李斯的奏折给范简传了过来。
“可!”范简道。
焚书,焚烧的都是惑乱人心的百家之言,属于务虚类。医药、占卜(天文、地理、星象风俗、祭祀、人情)、种树(百工、土建、木工、水利等技术类)这些务实的书并没焚烧。
最重要的一点,焚烧的也只是私藏书籍,秦朝的相关部门还是有收藏的,都放在了渭水南仿造的六国宫殿中。真正绝根的是项羽火烧咸阳宫、阿房宫、骊山陵,使得秦朝所收藏的书籍全部烧毁了。
秦在灭六国的时候,就将各国王宫的收藏,包括书籍都搬到了渭水南的仿造宫殿中。
当然,民间私藏者还是有的,孔子的八世孙孔甲就将书藏到了墙壁里,躲过了焚书风波。
此时是孔甲(鲋甲,字子鱼)在魏地大梁隐居,他跟陈余、张耳是好友,陈余还特意得去提醒了他,说:“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
子鱼说:“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
朝散,范简回巢王府,嬴政带着赵高在后边一路跟了回来。
这位现在对范简是真的服气,看看人家真的是青春永驻,长生不死。而他则是变成了妥妥的老秦,而且身体的实际状况,他并非不清楚,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范简看的也是无比感慨,曾经他刚穿越而来时,曾一度认为是赵高害死了秦始皇,现在看,这位是吃金石药中毒死的。
现在若是停了嬴政的丹药,估计能立刻毙命。原因很简单,他的身体已经适应了矿物的毒性,猛然的断药,反而会对身体不利。
“巢王,把你的长生之法分享给朕如何?”
“可以。”
范简道:“陛下能放弃天下吗?”
“你是何意?”
嬴政皱眉,“朕不是不想放弃,而是不能放弃。天下一统,有太多的事还没完善,朕不能将一件半成品留给后代。”
范简摇头:“那就没办法了,帝王和长生不能兼得,这是天道规则。”
嬴政退而求其次,道:“我不要长生,也不要飞升成仙,能不能让我多活十年,再有十年,我便能将天下治理的国泰民安,开创太平盛世之景象。”
他说的很有道理,范简也非常的认可。假如给嬴政延寿十年,华夏必然能取得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定意义上说,西汉的刘邦是开了历史的倒车,将秦始皇取消的分封制又给捡了回来,弄出了一个半封建的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以后的历朝历代,也是以汉朝为范本,除了有皇帝外,还有藩王的存在,不管是诸侯王,还是秦王、郡王、藩王,都是不安的因素(君弱时,藩王便会进化成割据的军阀)。
封建,商周的分封建制。列爵为封,分土曰建。出自《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秦朝的郡县制,则不是封建制度,而是中央集权制。